002626.SZ - 日誌 @ SL886財經網

日誌

標籤[002626.SZ]相關文章

金達威 | 併購頻頻、市值不振,合成生物、維生素、NMN、保健品,誰將救其業績困局?
By admin
2024-05-13

2020年7月,金達威因為一款不老神藥“NMN”,股價一飛沖天,單月升幅高達125%,股價創下歷史新高。然而,隨後的3年裏,公司股價跌去近60%,並已跌破發行價,讓人不禁對其前景產生了疑慮。

近日,繼AI、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產力在資本市場強勢起舞,作為新質生產力分支之一的合成生物也迎來了強勢輪動,金達威的股價似乎有止跌反彈之勢,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反彈了近30%。

回顧公司的股價歷史,似乎新興概念的炒作比基本面業績增長對股價的推動作用還要大,目前,公司手握多項性感題材,合成生物、長壽藥、維生素、醫療美容、養老概念,公司是否能真正依託這些概念實現業績增長呢?


01並非炒概念,只是業績兑現尚遠


此次爆火的合成生物概念,實際誕生於21世紀,發展由來已久。

這項被稱為“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的技術,據稱可以利用各種經過工程化的生物(比如各種細菌),來生產各種我們想要的東西,代表着一種新的生產方式、想象空間巨大。

麥肯錫預測未來全球70%的產品可以用生物法生產,包括大部分我們日常生活所能接觸到的商品。

據機構預測,這是一個全球市場規模至少可達千億級別的產業賽道,從2021年到2026年全球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將從95億美元增長到307億美元,CAGR達到26.5%。

相較於低空經濟的萬億空間,儘管合成生物的市場空間並不算大,但高增速預示着產業前景欣欣向榮。

但其實在資本市場,合成生物曾火了好幾年。在募資不順、投資放緩的2021年,一級市場合成生物賽道的投資熱度有增無減,2022年國內更是有超過50家合成生物公司宣佈完成融資,高瓴、紅杉、經緯、 峯瑞資本、光速中國等頭部投資機構幾乎全部入場。

二級市場,從美股到A股,合成生物也曾經歷了一整年的狂歡。

此次再度火熱,也是因為2024年政府工作報吿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生物製造作為新質生產力重點提及。

但短短几年過去,美股幾大合成生物公司卻是另一番光景。技術型公司Ginkgo市值跌落神壇、產品型龍頭企業Zymergen遭遇首款商業化產品失敗,最終被低價收購、2023年合成生物學天選之子Amyris申請破產重組......

資本市場熱捧,使得多家企業紛紛佈局,2022年年末,金達威就曾在公吿強調要加碼投資生物酶及合成生物技術,計劃通過合成生物技術優化原料產品,提升品質並降低成本,同時推出基於合成生物學的新產品。

2023年末,金達威再次推出了一項募資額達18.2億的可轉債融資方案,重點推進合成生物製造項目。

公司明確表示,其投資重點包括年產10000噸泛酸鈣和年產30000噸阿洛酮糖及5000噸肌醇的建設項目,這是利用公司在合成生物技術積累和生物酶催化生產經驗進行的產品線拓展。

這幾項產品分別均能對標到合成生物正宗概念股華恒生物、百龍創園。

而且合成生物學產業鏈較長,涵蓋上游底層技術、中游平台型公司、下游產品型公司,利用合成生物技術能夠生產出從精細化工、食品、醫美、醫藥等多領域的產品。

2023年12月,投資者問及金達威在合成生物方面的投入和產出,公司並未給出量化指標,而是迴應公司多年來持續投資於生物酶和合成生物技術,致力於智慧型工廠的建設和工藝科技的創新,以實現綠色、低碳、低成本的生產。

2024年2月,金達威進一步強調了公司不僅擁有合成生物學關鍵技術、而且有規模化生產生物煤庫平台,併成功進行了產業化,打造出了豐富多樣的行業產品。

4月20日,金達威發佈了一項專利名稱為“一種生物酶催化合成L-肌肽的方法”。

以上種種,證實了金達威並非只是純粹地概念股,但強調自己既有技術、又具有平台和產品能力,這就有待考究。

而且從整個產業週期來看,合成生物依然處於發展初期,選品到量產至少有5年時間,結合美股幾大合成生物公司的經驗教訓,證明合成生物領域的公司即使有了佈局,也並非能順利發展。

但這並不影響金達威的股價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上升近30%,部分已經超過質押股份股價。


02業績不好就併購,一招鮮已成路徑依賴


除了合成生物,金達威的業務涉獵也較為廣泛,包括維生素、輔酶、保健品,NMN、醫藥原料等,對外投資參股公司多達20多家,商譽資產達7項。

在維生素A、輔酶Q10的基礎上,通過買買買模式逐漸拓展了保健品、醫藥原料業務。在切入保健品業務之前,金達威的拳頭產品主要是維生素A、維生素D3、輔酶Q10,而且市場地位較高,屬於全球較大輔酶Q10生產廠家之一,國內較大的輔酶Q10出口企業,全球前三大VD3生產廠家之一,全球六家VA生產廠家之一。

其中,維生素A系列和輔酶Q10構成公司主要盈利來源,但由於維生素屬於週期性品種,受供應端影響較大,各年毛利貢獻不太穩定,導致維生素A系列和輔酶Q10二者交替成為公司各年業績的主要來源。

1、併購保健品資產

為減少週期性品種對業績的波動,金達威把目光轉向了具有消費屬性的保健品業務,並於2015-2018年先後收購了保健品生產、銷售以及渠道型公司。

2015年,金達威耗資2.06億收購保健品銷售公司Doctor'sBest(簡稱"DRB")51%的股權,2016年繼續增持至97.51%;

同年,還通過定增方式使用6.54億收購了保健品生產企業Vitatech(簡稱"VB")的經營性資產;

2018年,公司耗資5.09億收購了美國運動飲料品牌功能飲品銷售公司Zipfizz的全部股權,同時以1億美金入股全球保健品電商巨頭iHerb4.8%的股權。

新增保健品業務後,2016年,金達威的業績就迎來觸底反彈,併購達到了立竿見影的成效。通過將保健品資產不斷納入囊中,公司保健品業務的收入規模也從2015年的3.21億增長至2019年的16.87億,並替代維生素A、輔酶Q10成為公司的第一大收入來源。

但跟保健品同行湯臣倍健一樣,2019年,金達威也栽在了境外收購資產的商譽大減值上,保健品生產企業VB公司總計4.86億的商譽原值,當年就出現了2.74億的商譽減值,同年,疊加公司維生素產品價格也開始出現下滑,導致公司當年核心經營利潤直接砍半。

好在公司原有輔酶Q10產品在之後的兩年迎來量價齊升,毛利率較19年大幅增長超27個百分點,公司業績再次迎來反彈。

2、併購醫藥原料資產

但此時公司的維生素產品已經自2021年開始加速量價齊跌,輔酶產品的毛利率表現也大起大落,給公司帶來了強烈的不安全感,於是,公司再次着手收購新的業務,以拓展新的盈利增長點。

2020年12月,公司收購了誠信藥業86%的股權,2021年完成合並,當年新增了醫藥產品(原料)的業務,同時也帶來了1.44億的商譽。

但這項醫藥原料業務,不僅沒有挽救公司業績下滑局面,反而還讓公司虧損加重。

2021年-2022年,誠信藥業因為經營業績不及預期,主要產品價格及銷量下降,導致淨利潤同比減少565.53%,公司先後對其計提了0.38億、1.06億的商譽減值。至此,2021年才完全併入合併報表的誠信藥業,1.44億的商譽全部減值完畢。

3、維生素及輔酶產品毛利大幅下滑

從上圖可知,金達威的收入規模總體是增長的,但核心經營利潤卻創了新低,這兩年似乎是賠本賺吆喝。

從公司的收入構成情況來看,公司的保健品始終保持着增長態勢,且收入增長較快;輔酶Q10產品收入規模有所增長,但提升幅度極低,最近四年收入規模屬於原地踏步的狀態;維生素A系列產品卻經歷了拋物線式的增長及回落,收入規模從2015年的2.2億增長至2018年的9億,2023年又回落至2.14億,波動幅度最大;

從毛利率變化情況來看,維生素A系列產品的毛利率表現最不穩定,最高點毛利率能達到80%,最低點毛利率卻能跌到-3.9%,陷入經營虧損,而同樣有維生素A業務的浙江醫藥和新和成,這塊業務仍能保持盈利,規模優勢不明顯。

輔酶產品毛利率波動幅度次之,雖然總體毛利率較19年以前有所提升,但近兩年毛利率也大幅回落了近20個百分點。

只有收購而來的保健品業務毛利率表現相對穩定,常年維持在33%的水平,但較同行業內的湯臣倍健,其毛利率僅為後者的一半,凸顯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差。

4、NMN未成氣候

而在2020年7月引起資本市場熱捧,作為保健品市場備受關注的增長點——NMN神藥似乎也經歷了從爆火到過氣,坐過山車般的起伏。

2020年,金達威推出的新產品NMN在市場上大受歡迎,當年銷售量高達58267瓶,為公司帶來了0.65億的營收。

基於對NMN的樂觀前景,2021年,金達威提出將“輔酶Q10”、“NMN”作為公司的核心大單品推向市場,並擴大了500噸的產能,但之後的幾年,從財報中無法找到NMN的具體營收數據,2021年-2022年,DRB的淨利潤分別處於下滑狀態,2023年,DRB業績有所恢復,但公司稱NMN市場亂象頻生,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整個行業亟待規範化管理。

實際上,這款曾經受消費者熱捧的神藥,截至目前,在我國還尚未獲得藥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劑和新食品原料許可,中國國家衞健委、美國FDA等海內外層面也出現了審批收緊狀態,電商平台中,幾款常見品牌的NMN產品的瓶裝價已由數萬元降至千元左右。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NMN市場的發展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綜上所述,雖然保健品業務收入規模快速增長,取代原有的維生素A及輔酶Q10,成為營收佔比第一的業務,但因為毛利率表現平淡,在毛利貢獻度上無法彌補高毛利率的兩大產品毛利率大幅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業績貢獻上始終未能扛起大旗。

而公司試圖再次通過收購佈局原料藥業務,來提振業績,結果是不僅沒有貢獻,反而只有傷害。

2022年、2023年,由於維生素A及輔酶Q10產品的毛利率大幅回落,公司業績再創新低。

5、再次收購,加碼保健品業務

面對同樣的局面,金達威再度啟動併購,加碼保健品產業佈局。

2024年2月,金達威宣佈其控股子公司DRB以1720萬美元的現金對價(約合人民幣1.24億元)收購Activ公司100%的股份權益。Activ是美國鈣咀嚼片補充劑品類的知名品牌,主要經營 Viactiv系列骨骼健康、免疫健康和其他膳食營養補充劑咀嚼片等產品。

根據收購報吿,Activ在收購前處於資不抵債的局面。2022年底及2023年9月底,其資產總額分別為677.20萬美元、817.80萬美元,淨資產為-2099.10萬美元、-1939.10萬美元。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分別為-996.6萬美元、160.10萬美元,剛剛扭虧為盈。

面對過往失敗多過成功的收購履歷,此次再度出手,能否再次實現業績的反轉呢?


03業績挑戰及隱憂


對金達威現有業務覆盤,筆者認為金達威的短期業績主要受維生素A的週期性影響,其次是輔酶Q10,同時還需關注公司保健品業務的商譽資產情況。

輔酶Q10市場供給高度集中,呈寡頭壟斷,且由中國主導,金達威以600噸產能穩居國內第一,據21年數據,金達威的輔酶Q10產量佔行業近30%,具有最強的規模和成本優勢,價格主要受供給端影響較大,廠商停產、擴產動態是關鍵影響因素;

據24年1月的投資者調研紀要,公司表示隨着消費者對免疫和心臟保健的關注大幅提升,輔酶Q10市場呈現增長態勢;

維生素A市場亦呈寡頭壟斷,價格主要受供給影響,帝斯曼、巴斯夫、新和成(8000噸)、浙江醫藥(5000噸)4家企業佔據全行業近80%的產能,金達威以4000噸的產能位於第二梯隊。歷史上廠商停產檢修、環保事故及災害是價格的主要影響因素。維生素A價格自2018年以來持續下跌,目前已跌至底部,不足1%的歷史分位,下行空間有限,而一旦價格反彈,給企業帶來的業績彈性十足。

據悉,目前維生素A的全球開工率普遍較低,部分企業陷入虧損,存在一定的挺價意願,但需要注意的是,花園生物計劃增加6000噸的維生素A粉產能可能會加劇供需失衡,導致價格恢復週期較為漫長。

對公司財報的風險診斷來看,最大的隱憂可能是保健品業務發展不及預期帶來經營虧損及商譽減值。

公司目前商譽資產4.87億,淨資產佔比12%,最大的構成是Zipfizz公司,主營業務是運動功能飲料品牌運營及銷售,商譽賬面價值3.22億,自18年收購以來未發生過減值,最近三年Zipfizz公司收入穩步增長,但淨利率卻是逐年下滑。

從公司對其進行商譽減值測試的假設條件來看,預測期假設平均淨利率為15.18%,預期稍顯樂觀。

基於前次VB公司、誠信藥業商譽全部減值的情況、不排除Zipfizz商譽減值帶來的隱憂。

綜上,業績彈性主要看維生素A,其次是輔酶,風險看保健品業務,除此之外,公司在NMN、合成生物方面的利好可能對股價產生積極影響。

格隆匯ETF日報 | 紅利板塊持續強勢,港股通紅利ETF升近4%!
By admin
2024-05-13

一、今日ETF行情覆盤

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下跌,截至收盤,滬指跌0.21%,深成指跌0.6%,創業板指跌0.95%,北證50指數跌1.84%,滬深京三市成交額9135億元,其中滬深兩市9097億元,較上日縮量28億元。兩市超4100只個股下跌,大盤資金淨流出325億元。

ETF方面,紅利主題ETF表現亮眼,華泰柏瑞基金港股通紅利ETF升3.98%,易方達基金恒生紅利低波ETF分別升3.98%和2.39%。港股互聯網主題ETF繼續強勢,華夏基金恒生互聯網ETF、華寶基金港股互聯網ETF分別升2.55%、2.5%。家電板塊表現活躍,博時基金龍頭家電ETF升2.24%。    

中小盤寬基指數走弱,2000增強ETF跌2.36%。賽道股繼續回落,新能源車ETF跌2.35%。醫藥板塊走低,科創生物醫藥ETF跌2.12%。    


二、今日ETF交易情況

全市場ETF基金今日共有304只上升,有73只ETF升幅超1%,共有602只下跌。

從成交額方面來看,全市場ETF基金今日合計成交額1112.31億元,較上個交易日減少227.97億元。有24只ETF成交額超過10億元,139只ETF成交額超過1億元。

在股票型ETF中,華夏基金恒生互聯網ETF繼續保持第一,成交額為39.40億元。港股相關ETF交易持續火熱,華夏基金恒生科技指數ETF、博時基金恒生醫療ETF等多隻產品上榜。此外,易方達基金中概互聯網ETF升幅超2%,成交額為16.14億元。


三、今日ETF新聞速覽

貨幣型ETF規模自高點縮水近20%

隨着近期股市回暖和貨基收益率下行,作為“場內保證金理財”風向標的貨幣型ETF規模出現明顯萎縮。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0日,全市場27只貨幣ETF總規模為1844億元,較今年2月21日的規模高點減少477億元,規模萎縮20.5%。其中,頭部貨幣ETF產品規模領跌,銀華日利ETF規模萎縮222億元、縮水21%,華寶添益ETF縮水235億元、萎縮23%。


四、今日行情點評

今日A股大盤全天震盪調整,三大指數集體走低。截至收盤,滬指跌0.21%,深成指跌0.6%,創業板指跌0.95%。全市場超4100只個股下跌。

量能小幅減少,兩市今日成交額9098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27億。

盤面上,燃氣、電力等公用事業板塊逆勢上升,洪通燃氣、西昌電力、明星電力升停。在2023年《關於建立健全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的指導意見》出台後,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超過130個市縣發佈了聯動機制文件或者通知,推動居民燃氣價格上升。

港口航運板塊再度活躍,寧波遠洋、鳳凰航運升停。消息面上,海運費暴升,據數據機構Freightos提供的數據,自4月以來,從亞洲出發的集裝箱運價已上升約1000美元/FEU。

家電股大升,TCL智家升停,長虹美菱升超7%。    

電網概念股震盪走高,海興電力、泰永長征、積成電子升停。

高鐵概念股衝高,雷爾偉、康尼機電、思維列控升停。

下跌方面,量子科技概念午後持續走弱,科大國創、信安世紀、浩豐科技跌超10%,格爾軟件封死跌停。

短劇遊戲概念表現低迷,天娛數科、思美傳媒封死跌停。         今日市場延續震盪調整態勢,三大指數集體下降,滬指在公共事業及大金融等板塊的帶動下稍強,個股層面呈現普跌格局,但滬指沿5日均線震盪向上的結構尚未遭到完全破壞。

中信證券指出,宏觀政策環境不斷改善,諸多正面因素在積累,各類資金搶跑推動近期中國資產全面修復,樂觀的情緒在萌芽,市場已迴歸常態,建議淡化博弈


五、基金產品最新動態

公募基金一季度隱形重倉股曝光,圖解過去20年公募基金重倉股變遷
By admin
2024-05-13

根據上市公司一季報前十大流通股東與公募基金一季報持倉的對比,公募基金一季報隱形重倉股情況。

公募基金一季度隱形持有電子、醫藥生物市值超過600億元,分別為619.81億元、601.85億元,持股數量均高於480只;對電力設備行業持股市值隨後,為429.1億元;對機械設備、非銀金融、計算機等板塊持股市值在200億元以上。

從隱形重倉股看,公募基金對中國建築、中國神華持股市值超過30億元;華潤微、拓荊科技、萬華化學、中控技術等個股持股市值在25億元以上;格力電器、滬硅產業、中國銀行、晶晨股份、大全能源、中國石化、中國中免、山西汾酒持倉市值在20億以上。

對於公募基金的持倉,國信證券研報指出:

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其資產管理規模持續增長,持股市值也在穩步上升。國內資本市場也逐步走向成熟,正歷經由“散户市”向“機構市”的進步,在此背景下,機構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影響力愈發顯著,公募調倉不僅是部分領域股價表現的結果,也對相關行業股價表現產生影響。

股票市場通常被視為實體經濟的風向標,公募調倉和盈利趨勢、經濟引擎調整和結構變遷等密切相關。公募基金的重倉持股變化與實體經濟的演進高度相關,股票市場的長期投資機遇往往根植於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

2005年至今,主動型權益基金的持倉行業和風格主要經歷如下幾次變動:

(1)2005年-2009年,偏好週期股,重倉金融和地產;

(2)2010年-2012年,偏好消費股,重倉食飲和醫藥;

(3)2013年-2016年,偏好成長股,重倉醫藥和TMT;

(4)2017年-2019年,偏好成長和消費,重倉食飲和醫藥;

(5)2020年至今,偏好成長和消費,重倉茅指數和寧組合。

公募基金歷史調倉板塊具有三大特點:一是具有高穩定性或高成長性;二是市值規模夠大,具有一定的承載力;三是調倉前估值相對較低,具有較高的配置性價比。

在重倉股的選擇上,公募基金偏好大市值、低估值、高盈利個股。

當前A股市場已經歷了連續三年的調整期,這為基金的調倉提供了基礎條件,高分紅和資源品是短期騰挪的方向。從主動型權益基金的持倉集中度來看,可以觀察到調倉活動已經開始。但尚未形成廣泛的共識,未達到足以影響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程度。紅利資產和資源品的機遇是行業輪動速度降低、主題投資熄火後,疊加供應約束的資金避風港屬性。歷次行業輪動減速後,中小市值向大市值、高成長向資源品會成為短期調倉的動向。

國信證券認為,考慮到當前流動性有限,本來迎來行情機遇的核心資產可能並非在行業層面,出海型和低估值屬性有望成為未來兩大中長期調倉方向。

資金買爆了,港股通紅利ETF溢價4%上升
By admin
2024-05-13

今日紅利主題的ETF依舊錶現亮眼,華泰柏瑞基金港股通紅利ETF領升全市場,午後升幅進一步擴大為3.98%,但溢折率為4.51%。易方達基金恒生紅利低波ETF升幅緊隨其後,升2.39%

消息面上,5月9日,彭博通訊社報道國內監管機構正考慮減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投資香港上市公司時,在取得股息紅利時所需繳納的20%的所得税。

此外,今年兩會期間,香港證監會主席雷添良也建議降低港股通個人投資者的股息紅利税收水平以及降低港股通內地投資者的准入標準。

受該消息影響,上週五多隻港股紅利相關ETF大升超5%,同時港股央企紅利ETF、港股紅利指數ETF、港股通央企紅利ETF等多隻紅利相關ETF單位份額淨值均創上市以來新高。

從紅利主題ETF今年的份額變化來看,截止5月10日,份額增加最多的是華泰柏瑞基金紅利低波ETF,年內增加43.47億份。天弘基金紅利低波動ETF、景順長城基金紅利低波100ETF年內份額分別增加28.13億份、14.75億份。

從紅利主題ETF的規模來看,截至5月13日,規模最大的是華泰柏瑞基金紅利ETF,最新規模為187.03億元,其次是景順長城基金紅利低波100ETF、華泰柏瑞基金紅利低波ETF的最新規模為76.2億元和75.77億元。華泰柏瑞基金紅利ETF跟蹤的指數是紅利指數。

中證指數官網顯示,上證紅利指數選取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現金股息率高、分紅比較穩定、具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的50只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滬市高股息率證券的整體表現。

從紅利指數的前十大重倉股名單來看,第一權重股是中信銀行,佔比為5.28%。中國神華、海瀾之家和陝西煤業分別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大權重股。

對於紅利主題後續的投資展望,對於港股通紅利税調整的傳聞,中信證券認為港股通紅利税若調整,有利於税收公平,但尚存不確定性。如調整,短期提振情緒,直接減免規模有限;中長期提升高分紅投資吸引力以及港股流動性。

中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根據當前報道,本次港股通紅利税收潛在調整目前可能更多是針對內地個人投資者,而對於更加偏好高分紅的長期價值投資者,如社保與保險等本就不涉及港股通紅利税這一問題,因此潛在的直接税收減免或許有限。但是若本質上代表個人投資者的公募基金同樣被納入進潛在調整範疇內,那麼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更大一些。

華泰證券認為,上週五收盤AH溢價收窄至137,或已基本體現紅利税變化預期的“一次性”影響。短期,4月金融數據或催化高股息vs恒科的超額收益。後續對風格的關鍵影響因素為:北京/上海的地產限購政策變化預期、6月FOMC會議對貨幣政策的進一步表態。中期,內外宏觀環境、央國企市值管理訴求與動態分紅率有望提升共同指向港股紅利資產或將持續展現配置價值。

富國基金白冰洋認為,“紅利策略往後走是會出現分化的,核心點在於對可持續性的判斷。公司股息的核心來源是什麼?供需、競爭格局、資本投入是怎樣的?潛在風險在哪裏?這些都是需要從多個角度需要考慮的問題。”

總體來看,機構普遍共識是:偏弱的金融數據或對A股風險偏好的修復形成擾動,對應板塊輪動的行情仍會持續,配置上紅利股仍是底倉首選。

A股收評:超4100股下跌!創業板指跌近1%,港口航運、燃氣板塊大升
By admin
2024-05-13

A股主要指數今日震盪走弱,滬指跌0.21%報3148點,深證成指跌0.6%,創業板指跌0.95%。超4100股下跌,全天成交9097億元,北向資金今起不再披露實時成交額。

盤面上,已有超130個市縣發佈聯動機制文件或者通知推動居民燃氣價格上升,燃氣板塊走高,洪通燃氣升停;集運歐線主力合約飆升14%創歷史新高,港口航運板塊走強,寧波遠洋升停;迎峯度夏將至,電力板塊強勢,甘肅能源升停;公用事業、抽水蓄能及交運設備等板塊升幅居前。另外,DRG/DIP概念大跌,佳緣科技跌超9%;AI製藥板塊走低,塞力醫療跌超8%;天基互聯板塊走弱,星網宇達跌停;數據安全、空間計算及電池等板塊跌幅居前。

具體來看:

燃氣、水務板塊走強,洪通燃氣升停,貴州燃氣、凱添燃氣升超8%,東方環宇、洪城環境、順控發展等升幅靠前。

消息面上,5月9日,廣州市中心城區自來水價格改革方案聽證會舉行,共17名聽證會參加人均表示理解和支持水價調整。此外在2023年《關於建立健全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的指導意見》出台後,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超過130個市縣發佈了聯動機制文件或者通知,推動居民燃氣價格上升。如深圳第一、二、三檔價格分別上調10%、9%、6%。

港口航運板塊持續大升,國航遠洋升超10%,寧波遠洋、鳳凰航運升停,中遠海能、中遠海控升超5%,寧波海運、招商輪船等跟升。

消息面上,海運費暴升。據數據機構Freightos提供的數據,自4月以來,從亞洲出發的集裝箱運價已上升約1000美元/FEU。運往美國西海岸和北歐航線的價格升至約4000美元/FEU,地中海航線的運價上升到約5000美元/FEU。今日盤中集運指數(歐線)主力合約飆升超14%,站上4000.0點,創歷史新高。

電力股普升,甘肅能源、西昌電力、明星電力、樂山電力升停,贛能股份升超8%,南網儲能、華銀電力等跟升。

信達證券表示,國內歷經多輪電力供需矛盾緊張之後,電力板塊有望迎來盈利改善和價值重估。電力運營商的業績有望大幅改善。建議關注全國性煤電龍頭和電力供應偏緊的區域龍頭。

CRO概念股高開低走,新天地、雙成藥業升停,迦南科技升超13%,達城藥業、百花醫藥等跟升。

消息面上,當地時間5月10日,美國國會發布了修改版《生物安全法案》,美國眾議院委員會預計將於下週決定是否推進該法案。修改版法案將限制美國實體與包括藥明康德和華大基因在內的某些中國生物技術公司開展業務,並明確要求美國公司在2032年1月之前結束與這些公司的合作,這延長了企業尋找新的合作伙伴的緩衝時間。

Web3.0板塊跌幅居前,觀想科技、天娛數科、格爾軟件跌停,飛利信、天億馬跌超6%,正元智慧、華揚聯眾等跟跌。

ST板塊延續跌停潮,*ST保力、ST富通、ST摩登、*ST深天、*ST洪濤、ST愛康等近多隻ST股競價跌停。

展望後市,華安證券表示,4月金融數據偏弱、經濟數據預期偏弱以及一季度貨政報吿定調偏謹慎,可能對短期市場形成一定干擾、偏震盪運行。但中期看預計仍將維持震盪上行的走勢,一方面政治局會議政策定調整體積極,近期地產政策也在密集鬆動,預計後續財政政策速度和力度也有望加快加大。另一方面4月經濟金融數據在政治局會議定調下對市場的影響減弱,預計將快速反應,市場更加關注的是政治局會議後政策落地節奏及對後續經濟運行的影響。

多地水電氣升價!燃氣、水務板塊全線走高,機構:公用事業受益順價邏輯
By admin
2024-05-13

今日A股燃氣、水務股集體走高​截止發稿,洪通燃氣升停,深水海納升超10%,凱添燃氣、中國水務升超9%,綠城水務、順控發展、南京公用、聯合水務等升幅靠前。

消息面上,近期,國內多地上調水電燃氣價格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


水、電、燃氣升價


5月9日,廣州市中心城區自來水價格改革方案聽證會舉行,共17名聽證會參加人均表示理解和支持水價調整。水價上升涉及居民部門和非居民部門。

4月3日,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發佈《廣州市中心城區自來水價格改革方案》和相關解讀材料,共提出兩套調價方案聽證。兩套方案的平均供水價格均為3.4元/方,較現行價格提升0.87元/方(+34.4%)。

具體而言,方案一的居民用水第一、二、三階梯價格分別上升31.3%/31.3%/97.0%,非居民用水價格上升31.8%;方案二的居民用水第一、二、三階梯價格分別上升24.2%/24.2%/86.4%,非居民用水價格上升39.0%。

5月9日舉行的價格改革方案聽證會上,共有17名代表參會,其中9人支持居民價格調整幅度更大的方案一,7人支持方案二,1人未作出具體選擇。

同在近期,上海時隔十年多區上調水價,湖北襄陽襄州區也已經宣佈水價上升。

氣價方面,燃氣價格上升主要針對居民端。

在2023年《關於建立健全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的指導意見》出台後,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超過130個市縣發佈了聯動機制文件或者通知,推動居民燃氣價格上升。如深圳第一、二、三檔價格分別上調10%、9%、6%。

價也不例外,廣東、湖南、安徽、江蘇多省公佈電價調整方案。

湖南第二檔每千瓦時加價5分,第三檔每千瓦時加價3毛。

安徽方面,延長了峯谷電價的執行時間(從2個月到5個月),並調整了峯谷電價的上調與下調比例:峯價更高、谷價更低。(用電高峯時,電量的使用量大,上浮的多,就可以收更多的錢了;而用電低谷時,本來也沒什麼人用,下調了谷價,也意義不大,所以總體上就是升價了)


公用事業板塊有望受益順價邏輯


對於本輪公用事業類價格上升,浙商證券在研報中指出:

第一,公用事業和高鐵票價上升目前正處於初期,隨着我國經濟進入新發展模式,公用事業類企業後續可能逐步向市場化方向過渡,價格可能也會持續上升;

第二,以公用事業為代表的紅利類股票可能迎來估值系統性提升,由於該類行業整體價格彈性較小,消費量受提價影響可能相對較小,價格上升邏輯或將成為紅利資產超越“高股息”以外的新支撐;

第三,前期CPI同比低位徘徊,疊加公用事業和高鐵票價對CPI同比拉動有限情況下,基於慣性思維,市場通脹預期可能持續偏低,但本輪升價週期開啟後,通脹預期或將得到提升,利率下行想象空間收窄。

招商證券指出,公用事業多板塊有望受益順價機制暢通帶來的收入增厚。

水價調整有望改善企業盈利,促進節約用水,且對大多數居民實際支出影響較有限。水價上調不僅有助於緩解地方政府財政壓力,鼓勵供水企業健康發展,還有助於強化居民節水意識、提高用水效率,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 色轉型。燃氣方面,在天然氣定價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預計2024年各地居民順價將繼續推進,利好城燃公司毛差修復。

是時候盯緊白酒龍頭了
By admin
2024-05-10

今年2月初以來,山西汾酒累計大升逾35%,遠超同期中證白酒行業以及茅五瀘的市場表現,離2021年曆史高峯僅回撤25%左右。最新市值已經來到了3300億元,已經拉開與瀘州老窖的差距,排名酒企第三,僅次於貴州茅台和五糧液。

資本市場給予山西汾酒非常樂觀的預期,估值也相對較高。截止最新,汾酒PE為27.7倍,僅略低於茅台的28.5倍,遠超五糧液的19倍和瀘州老窖的20倍。

那麼,問題來了,山西汾酒憑什麼如此強勢?


01


近日,山西汾酒披露了最新成績單。2023年,營收319.3億元,同比增長21.8%,歸母淨利潤104.4億元,同比增長28.9%。這是幾家頭部龍頭酒企中表現最好的。今年一季度,營收增長20.9%,歸母淨利潤增長30%,且大超券商機構預期。

拆分看,去年中高檔酒營收232億元,同比增長22.6%。量升11.3%,價升10.1%。其他酒85.4億元,同比增20.1%。量升11.3%,價升1.4%。

去年全行業因終端消費萎靡,疊加酒企庫存高企,批價與零售價多出現嚴重倒掛情況,多數酒企價格都在往下走,包括茅台批價都跳水了一波,但汾酒價格逆勢大增,表現確實優異。

分區域看,2023年省內營收同比增長20.4%,省外更是大增22.8%。今年一季度省外營收增速進一步加速至27.6%。可見,山西汾酒全國化邏輯走得非常順利,品牌勢能一直還在延續,不見消退。而此前捨得、酒鬼酒跟汾酒一樣呈現高成長的酒企已經明顯衰減了。

伴隨着汾酒產品結構向中高端化升級以及持續提價操作,公司盈利能力持續走好。截止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為77.46%,創下歷史最高記錄,較2018年末大幅抬升11.3%。

橫向與頭部酒企對比,汾酒毛利率僅略高於洋河股份的76%,略低於五糧液的78.4%,遠不及茅台的92.6%以及老窖的88.4%。但從毛利率升幅來講,山西汾酒是最快最猛的,亦證明這幾年從中端酒企已經成功邁入了高端酒企之列。

再看費用控制,2024年一季度銷售費用率為7.47%,較2014年大幅下滑21%。管理費用率2.14%,較2014年大幅下滑9.3%。銷售期間總的費用率為9.62%,相較於2014年大幅下降近30%。這説明山西汾酒品牌力和銷售規模起來了,銷售費用率下降較快,其次內部管理較好,費用也控制到位。

這樣一個結果自然會導致淨利率快速攀升。截止最新,汾酒淨利率為40.86%,較2014年提升31.7%,較2018年提升24%。當前汾酒淨利率已趕超洋河,但離茅台的53.4%以及老窖的49.8%還有較大距離。但這幾年提升的幅度亦是最快的。

再看淨資產收益率,2023年末汾酒為42.5%,是所有酒企中最高的,超越茅台的36%、老窖的35%,以及五糧液的24.8%。而在2018年,五瀘汾洋均在同一起跑線上,均為20%左右。

未來,山西汾酒還有保持較高增長的現實基礎。第一,全國化進程還未結束。在2019年省外首次超越省內後,到2023年省外佔比已經高達61.57%。公司在“1357+10”市場佈局基礎上又提出打造“三大樣板市場”——即大基地市場(山西+環山西)、華東市場(長三角)以及華南市場(珠三角+兩湖+江西),省外市場增長潛力較好。

第二,產品結構還有望繼續升級。2023年中高檔酒佔比72.7%,其中青花系列銷售額高達146億元(2022年破百億),青20和青25延續高增,青30加速在機會城市佈局,大單品打造很成功。這亦是拉動汾酒噸價持續上升以及毛利率走高的核心邏輯之一。

總而言之,山西汾酒的基本面較為硬核,且未來業績還保持較高增長的邏輯基礎,亦是股價表現亮眼以及估值超越五瀘洋的核心邏輯。


02


目前,包括山西汾酒在內的白酒行業已經反彈了不少,但估值仍然處於十年來下線區間。接下來,估值是否有趨勢性的修復機會呢?

從2016至2021年,包括白酒在內的食品飲料企業均在演繹消費升級大邏輯,股價與業績高增相伴相隨,走得非常順利(2018年因為大盤暴跌,白酒真正下跌是6月至10月)。

到了2021年2月,白酒整體估值去到了70倍以上,山西汾酒更是來到了150倍。此後,白酒板塊也迎來了滑鐵盧行情。

其實,從2021年以後,宏觀經濟持續下台階,食品飲料行業眾多細分賽道均出現了“消費降價”態勢,包括休閒零食、榨菜、滷製品、功能性飲料、醬油等等。這些領域的細分龍頭少則暴跌50%,多則暴跌90%以上,估值水平創下了歷史新低。

不過,白酒因其良好的商業模式,並沒有出現消費降級情況,反而還在繼續提價。但無論如何,宏觀經濟增速下移,亦讓市場對遠期白酒的消費前景產生了深深擔憂。因此,過去幾年幾大龍頭酒企業績整體堅挺的大背景下,股價依然持續暴跌。這並不是單純的估值泡沫消化的問題。

從更長期的視角看,在市場合理定價下,白酒行業估值水平很難回到疫情前的中樞位置。從2023年全行業來看,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5%,遠低於過去5年的表現,且拐點效應較為明顯。細分到上市酒企利潤表現來看,同比增長18.5%,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緩。這還是在疫情放開,消費場景不受影響的大背景下實現的。

2023年可能會是中國白酒企業發展歷史上的大拐點——從高速增長邁入中低速增長。內卷先發生在中低端領域中,進而遲早波及次高端以及高端領域。

因此,遙想着白酒行業估值回到過去的高光時刻(比如40倍、50倍以上),難度頗大,基本面不太支持了。不過,細分到微觀企業看,類似山西汾酒這樣的大黑馬,業績保持持續高增,且盈利能力持續加強,估值或有較大修復空間,其表現可能遠好於行業平均水平。


03


白酒從2021年2月調整至今年年初,時間長達3年之久。目前,行業整體反彈20%左右。接下來,要期待估值繼續修復,需要宏觀經濟持續向好才行。

現實層面,中國經濟正在呈現復甦態勢,雖然力度還不夠強勁,但邊際改善勢頭並不差。比如,連續2個月製造業PMI均位於50榮枯線上方,一季度GDP數據超預期、4月進出口數據大超市場預期。

預期層面,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給予了經濟復甦更多期待。會議之後,北京、深圳、杭州、西安等重點城市相繼宣佈放鬆或全面取消限購。

鄭州方面則宣佈,二手住房“以舊換新”工作即日起取消試點期限和試點區域,在鄭州市內八區全面推行,城發安居公司收購二手住房房齡放寬至20年。這拉開了地方政府收購存量房轉為租賃房和保障房的大序幕。

這或許只是消化地產庫存的前奏,是否還會有更多“真金白銀”的資金方案與落實細則,市場仍抱有不小期待。房地產是過去兩年拖累經濟增長的核心領域,今年能夠在政策主導下少拖累一些就再好不過了。

總之,目前A股市場整體均在交易經濟復甦預期。倘若接下來幾個月披露的數據持續向好,證實了經濟在邊際復甦,那麼市場會加強現在的交易邏輯,並可能進一步推高點位水平,那麼白酒估值同樣會繼續修復。反之,出現去年一樣的“假復甦”,那麼大盤以及白酒理應該回吐一些。

不過,從年初兩會5%經濟目標+3%的赤字率+1萬億特別國債來看,今年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空間是足夠的,今年經濟整體會比2023年有邊際向好改善的概率是很大的。

因此,對於調整許久的白酒板塊,理應保持更多耐心,可以期待一波較好的估值修復行情,尤其是以山西汾酒為首的成長性良好的酒企龍頭。同時,也要做好中途波折的心理準備。(全文完)

格隆匯ETF日報 | 港股紅利股爆發,港股央企紅利ETF升近6%!
By admin
2024-05-10

一、今日ETF行情覆盤

A股全天震盪調整,創業板指領跌,滬指相對偏強。截至收盤,滬指升0.01%,深成指跌0.58%,創業板指跌1.15%。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9125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114億。板塊方面,人造肉、房地產、電力、貴金屬等板塊升幅居前,染料、ST板塊、飛行汽車、半導體等板塊跌幅居前。

ETF方面,港股紅利板塊強勢領升,華夏基金港股央企紅利ETF、摩根基金港股紅利指數ETF分別升5.98%和5.31%。港股金融板塊上攻,易方達基金香港證券ETF、華夏基金港股通金融ETF分別升5.77%和5.22%。房地產板塊表現活躍,銀華基金房地產ETF升4.62%。    

半導體半天全天下挫,半導體設備ETF、芯片設備ETF分別跌3.02%和2.99%。半導體材料板塊走低,半導體材料ETF跌2.84%。鋰電池板塊回調,鋰電池ETF跌2.04%。    


二、今日ETF交易情況

全市場ETF基金今日共有369只上升,有116只ETF升幅超1%,共有500只下跌。

從成交額方面來看,全市場ETF基金今日合計成交額1340.28億元,較上個交易日增加125.96億元。有22只ETF成交額超過10億元,147只ETF成交額超過1億元。

在股票型ETF中,華夏基金恒生互聯網ETF連續四日位列第一,成交額為40.42億元。易方達基金香港證券ETF名次快速上升,今日大升5.77%,成交額為21.44億元。金價再度走高,華安基金黃金ETF成交額為16.21億元,位列交易榜第十。    

回顧上個交易日的ETF規模變化,在5月9日的非貨幣ETF中,份額增加最多的三隻產品分別是:

易方達基金滬深300醫藥衞生ETF,基金份額增加2.45億份,淨流入額0.91億元。

富國基金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基金份額增加1.99億份,淨流入額為1.25億元。

易方達基金中證人工智能ETF,基金份額增加1.57億份,淨流入額為1.16億元。

份額減少最明顯的三隻ETF為:

華夏基金上證科創板50ETF,基金份額減少9.41億份,淨流出額為7.62億元。    

華泰柏瑞基金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基金份額減少3.00億份,淨流出額為1.56億元。

廣發基金中證香港創新藥ETF,基金份額減少2.27億份,淨流出額為1.55億元。


三、今日ETF新聞速覽

ETF年內被爆買逾3500億元

今年以來,ETF市場持續火熱,大量資金借道入市。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8日,ETF全市場自年初以來合計淨流入3511.9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262.19億元的淨流入,增加了12倍有餘。


四、今日行情點評

今日A股大盤全天震盪調整,三大指數升跌不一。截至收盤,滬指升0.01%,深成指跌0.58%,創業板指跌1.15%。全市場超3800只個股下跌。    

量能微幅放大,兩市今日成交額9125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114億。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63.04億。

盤面上,地產股持續爆發,天地源、濱江集團、中交地產、招商蛇口等升停。

電力股震盪上升,西昌電力、贛能股份、樂山電力、明星電力等升停。消息面上,國家能源局近日表示,預計今年度夏期間,全國用電負荷還將快速增長,最高負荷同比增長超過1億千瓦,電力保供面臨着一定壓力。

特高壓概念股一度衝高,電科院、積成電子、遠東股份升停。

人造肉板塊大升,雪榕生物、雙塔食品、索寶蛋白等升停。消息上,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合成生物學的應用領域主要有四個——醫藥,化學品、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領域,農業,食品。

今日市場分化整理,地產等權重股帶動滬指升0.01%,深成指和創業板指飄綠,個股跌多升少,虧錢效應明顯,成交量未能明顯放大,或將延續震盪向上態勢,注意熱點高低切換。    

中原證券認為,當前上證綜指與創業板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分別為13.34倍、31.01倍,處於近三年中位數以下水平市場估值依然處於較低區域。當前整體環境和市場預期有利於市場繼續向上,未來股指總體預計將保持震盪上揚格局,但同時仍需密切關注政策面、資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變化情況


五、基金產品最新動態

南北水 | 南水全天淨買入超80億元,加倉三一重工超2億元,北水繼續減持美團
By admin
2024-05-09

北上資金今日淨買入A股80.14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買入39.25億元,深股通淨買入40.90億元。

三一重工、藥明康德、寧德時代分別獲淨買入2.12億元、1.96億元、1.47億元。美的集團淨賣出額居首,金額為2.9億元。

南下資金今日淨賣出港股41.7億港元,終結此前持續淨買入態勢。其中,港股通(滬)淨賣出37.22億港元,港股通(深)淨賣出4.48億港元。

淨買入中國移動2.47億、工商銀行1.49億;淨賣出盈富基金47億、匯豐控股9.09億、美團2.66億、理想汽車1.36億、快手1.04億。

據統計,南下資金已連續10日減倉美團,共計70.4097億港元;連續7日減倉騰訊,共計20.3937億元;連續5日減倉中海油,共計13.0225億元;連續3日減持匯豐控股,共計20.9675億港元。


南水關注個股


三一重工今日升4.8%。三一重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目前三一旗下共有3家上市公司,三一集團沒有整體上市計劃。

藥明康德今日升1.48%。藥明康德發佈公吿,於2024年5月9日,該公司斥資2004.89萬元回購44.09萬股A股,每股回購價為44.72-45.97元。

寧德時代今日升3.04%。日前,寧德時代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領域的優勢,專注於建設全面、完整的温室氣體減排解決方案。雙方將共同探索研發方面的潛在合作機會,並計劃成立合資企業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環保需求,助力能源轉型和產業升級。


北水關注個股


中國移動今日升0.71%。中國移動今日公示了2023年至2024年5G採集解析設備集中採購項目標包1採集解析設備的中標結果,中興、恒安嘉新和欣諾三家中標。標包2轉發接收網關則重新招標。

工商銀行今日升1.4%。據工商銀行消息,5月6日,工商銀行海南分行、廣東分行經人民銀行批准正式上線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户(EF賬户)業務。上線首日,工商銀行為海南自貿港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內企業、境外企業,以及合作區內的澳門居民辦理了開户、結算、匯兑等多品種業務。這是工商銀行服務海南自由貿易港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助力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有力舉措。

龍虎榜 | 超2億資金搶籌三角防務,思明南路上榜!佛山系爆買山東礦機超1億元
By admin
2024-05-09

5月8日,A股主要指數今日走高,兩市超4200股上升,全天成交9011億元,北上資金淨買入80.14億元。

市場聚焦熱點在鋰電板塊,其中刀片電池、鈉離子電池及固態電池等方向大升。反之,近來大熱的合成生物板塊回調。

今日共52股升停,連板股總數13只,19股封板未遂,封板率為73%(不含ST股、退市股及未開板新股)。

焦點股方面,蔚藍生物升停晉級7連板,化工疊加鋰電池概念的百川股份5連板,百合花4連板,細胞治療概念股泰林生物、開能健康20CM2連板。

下面我們來看下今日龍虎榜情況:

今日龍虎榜淨買入額前三為三角防務、百川股份、合縱科技,分別為2.09億元、8763.64萬元、7941.60萬元。

龍虎榜淨賣出額前三為國泰集團、星湖科技、*ST農尚,分別為1.14億元、1.02億元、8124.03萬元。

龍虎榜中涉及機構專用席位的個股中,當日淨買入額前三為三角防務、錢江摩托、尚太科技,分別為1.24億元、6031.01萬元、2310.26萬元。

龍虎榜中涉及機構專用席位的個股中,當日淨賣出額前三為星湖科技、藍海華騰、藍豐生化,分別為6790.37萬元、2516.01萬元、1557.09萬元。

部分榜單個股題材:

三角防務(低空經濟+軍工+大飛機)

消息面上,2024年4月29日,北京海淀區發佈《建設商業航天創新高地行動計劃(2024-2028年)》。

公司是我國航空鍛件產品核心供應商,為我國軍民用航空裝備提供包括關鍵結構件和發動機盤環件在內的各類大型模鍛件和自由鍛件(特種合金鍛造佔比98%),產品廣泛應用於我國新一代戰鬥機、新一代運輸機、新一代直升機等軍用飛機,以及C919、AG600等民用飛機。

百川股份(鋰電池概念+儲能)

消息面上,5月8日,工信部發布《鋰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24年本)》(徵求意見稿)提出,引導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製造項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1.、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總收入11.78億元,同增52.24%,單季淨利潤3581.18萬元,扭虧。

2、公司持有海基新能源32.81%的股份。後者是國內儲能第一梯隊的企業。海基新能源目前已已投產產能為1GWh,另有1GWh產線調試、2GWh鋰離子電池及電池組項目建設中。海基新能源有對鈉離子電池進行技術儲備及相關研發,並有發佈成品。

3、公司有進行石墨烯鋰電池正極材料、石墨烯電池的技術研究;子公司寧夏百川新材料正在建設鋰電回收工程;公司鈉離子電池目前處於小試階段。

星湖科技(合成生物概念)

1、公司以合成生物學技術為核心,以生物發酵為壓倉基礎,致力於成為合成生物產業龍頭企業和行業領導者。公司與江南大學共建合成生物學聯合研究中心,開展項目合作攻關,引進優勢技術。

2、2024年一季度淨利110%高增長,高分紅,每股0.38元,股息率超6%。

3、子公司伊品生物已通過生物發酵技術,將賴氨酸製成生物基尼龍材料,已在黑龍江生產基地建成1萬噸戊二胺、2萬噸尼龍56鹽生產線,在建1萬噸尼龍56切片生產線。

4、生物醫藥板塊是公司發展的“利潤極”,加速構建醫藥中間體、原料藥、製劑的銷售一體化產業鏈佈局;中長期計劃佈局CMO/CDMO,形成原料藥、化藥製劑、CMO/CDMO三大業務組合。生物基新產品板塊是公司發展的“增長極”,加速推進戊二胺與尼龍56等新產品落地並量產。

機構重點交易個股:

三角防務今日升停,全天換手率10.86%,成交額16.93億元,振幅20.75%。龍虎榜數據顯示,機構淨買入1.24億元,深股通淨買入4559.91萬元,營業部席位合計淨買入3976.66萬元。

錢江摩托今日升停,全天換手率4.57%,成交額4.36億元,振幅11.62%。龍虎榜數據顯示,機構淨買入6031.01萬元,深股通淨買入1666.34萬元,營業部席位合計淨賣出1084.95萬元。

尚太科技今日升停,全天換手率6.50%,成交額4.41億元,振幅6.80%。龍虎榜數據顯示,機構淨買入2310.26萬元,深股通淨賣出1602.79萬元,營業部席位合計淨買入619.43萬元。

星湖科技:連續升停2天,換手率11.0%,成交量109.93萬手,成交額8.52億元。龍虎榜數據顯示,機構合計淨賣出6790.37萬元,上塘路等知名遊資榜上有名。

藍海華騰:今日升停,全天換手率25.82%,成交額8.12億元,振幅18.56%。龍虎榜數據顯示,機構淨賣出2516.01萬元,營業部席位合計淨買入7030.11萬元。

藍豐生化:今日下跌4.12%,全天換手率11.82%,成交額1.48億元,振幅15.33%。龍虎榜數據顯示,機構淨賣出1557.09萬元,營業部席位合計淨賣出1597.02萬元。

在龍虎榜中,涉及滬股通專用席位的個股有1只,國泰集團的滬股通專用席位淨賣出3010.87萬元。

在龍虎榜中,涉及深股通專用席位的個股有7只,三角防務的深股通專用席位淨買入額最大,淨買入4559.91萬元。

遊資操作動向:

餘哥:淨買入湘潭電化1.455億元,淨賣出興業股份2276萬元

佛山系:淨買入山東礦機1.014億元 

思明南路:淨買入三角防務、開能健康、百合花,分別為5806萬元、1983萬元、1173萬元

成都系:淨買入北方長龍3299萬元

低位挖掘:淨買入藍海華騰、湘潭電化、南都物業,分別為2861萬元、2696萬元、1013萬元,淨賣出魯抗醫藥、瑞豐高材,分別為2730萬元、2101萬元

山東幫:淨買入藍海華騰1455萬元

消閒派:淨買入合縱科技2996萬元,淨賣出瑞豐高材2721萬元

炒股養家:淨買入尚太科技1224萬元,淨賣出國泰集團、瑞豐高材,分別為3379萬元、1698萬元

蘇南幫:淨賣出*ST農尚556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