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萬搵工,離職仲要賠錢? 深圳人正被掏空銀包「倒貼打工」

花3萬搵工,離職仲要賠錢? 深圳人正被掏空銀包「倒貼打工」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打工不賺錢竟還要倒貼?近年來,就業成為內地青年在城市生活的最大危機,尤其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賺錢成家立業變成難以實現的夢想,能夠站穩腳跟就已是最大的成功。
「深圳城市攻略」報道深圳人正在「倒貼打工」。一名女白領分享自己在深圳工作的故事,表示愈來愈儲不到錢,仔細算賬單發現,甚至在無形中「倒貼打工」;還有網民分享,在大企業「倒貼」實習,花3萬(人民幣,下同)買實習名額,但未來找到的工作也許月薪僅5000元;還有勞動訴訟案件甚至出現離職需要員工支付50萬違約金的情況。種種情況,讓來深圳「搞錢」的打工人直呼,打工都打不起。

在深圳工作的C分享自己一日的生活,「早上起晚遲到,花錢打車到工作,結果還是沒趕上」「為了不影響進度,點杯咖啡提神醒腦」......算下來,一天花的錢比日薪還多。C逐漸發現,打工也是有成本的。

花錢找工作:錢還沒有賺,銀包就負債

從開始找工作的那一刻,求職者就已被捆綁上各種條件,實習經歷、工作經驗、抗壓能力、應變能力等等。環境越嚴峻,求職越艱難,條件越苛刻,到最後不得不花錢解決,只為找到份工作,連沒有補貼的實習機會,也要用錢才能買到。

在小紅書,有網民分享,想進入字節跳動實習,竟需要花3萬買名額。網上的部分售賣信息顯示,實地實習價格2~3萬,遠程5~6千。若去普通企業實習,有基礎補貼都算「有良心」,絕大多數還是倒貼實習,食宿自行解決。

為找工作,豐富簡歷,年輕人使出渾身解數,而一眾網紅KOL也在這裏找到商機,開始賣課「教別人找工作」,許多所謂的「大廠HR」親自教授求職者優化簡歷、輔導面試、規劃職業,甚至保證拿到Offer。然而,當行業風生水起時,坑蒙拐騙亦隨之而來。部分賣課的「導師」、「大廠HR」,本身也在失業,卻教待業的年輕人如何創業找工作。

遭一薪多用的社會「真·畜」

除了打車、買咖啡,這些為了工作花費的額外支出,在崗位上,也有數不清的「隱形倒貼」。C分享說,自己曾幻想可以找到「坐以待幣」的工作,但工作後才發現被「一薪多用」。「明明應聘的是財務,結果做了一個月後要我做招標資料、董事長助理、行政,工資3500,準備辭職。」

「一薪多用」已算正常,還有企業與員工僅項目合作,簽訂「共享員工」合約,來減少最多10%的人力成本。尤其「共享員工」不僅沒有社保,還可能被隨時終止合約,無違約金亦無賠償金。而且企業之間的互通,讓打工人被變相裹挾,絕不能得罪任何一家。

深夜仍燈火通明的深圳科技園園區。(視覺中國)

在內地,若員工被辭退,企業需要支付員工「n+1」賠償,如工作2年,即賠償2個月薪水,再額外加一個月的薪水。不過,近年來由於互聯網大企業為了防止商業機密外泄,會與員工簽訂「競業協議」,許多小企業亦爭相模仿該做法,因此大部分求職者在入職時,都會簽此協議。

近年來,內地亦頻繁出現離職時需要賠償企業的新聞。不過據內地《勞動合同法》,競業限制最長不得超過2年,員工離職時,企業亦需給員工支付「競業補償」,補償費應按照員工離職前最後十二個月月平均工資的二分之一計算。

花錢買崗位、求職被「賣課」、在職被「共享」,離職甚至還要賠償企業......在深圳的「打工人」們早已不奢望「打工能發財」和額外的福利補貼,只希望能夠最基本的薪資合理、正常雙休這些基本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