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輝/隱形的燈塔

隱形的燈塔。圖/翁靖雅
隱形的燈塔。圖/翁靖雅

危機就是轉機

二十世紀九◯年代,台灣經濟正處於發展的巓峰期,許多高科技產業配合政府的政策在新店地區開設工廠,大幅增加了當地就業機會。美玲姊住在木柵,距離產業園區不遠,在同鄉友人的介紹下順利進入電子工廠工作。由於先生家的經濟條件不算富裕,美玲姊希望可以幫家庭多增添一份收入,所以工作非常勤奮、任勞任怨,工廠老闆也很喜歡她,會特意幫她安排比較多的班,好讓她可以有多一點收入。

2007年,金融危機造成世界經濟蕭條,工廠生意大不如前,美玲姊的工作班次大幅縮減,影響了家中生計。過去,她可以從白天工作到晚上,一整天都有工作做,現在班次減少,待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所謂手停口停,美玲姊還有家人要養,便開始有了尋求新出路的打算。平常在工廠裡,美玲姊會應同事的要求煮一些道地的越南美食分享,大夥對她的廚藝讚不絕口。在她收入大幅萎縮的此時,有同事便建議,既然妳這麼會煮,煮得那麼好吃,不如出來自己創業開店吧!反正大環境橫豎是短時間內無法改變了,美玲姊下定決心,小吃店就這麼開張。

我們問美玲姊:「妳做菜那麼厲害,是跟誰學的?」她回答:「沒有,都是自己學的。以前媽媽在越南賣吃的時候,我會在後面看。到這裡之後,就自己亂做,隨便亂加,就會了。」除了道地的越南美食,店裡還賣她拿手的越式咖啡。美玲姊說她在越南就是賣咖啡的,說到這,她跑進屋裡,拿出一大包越南咖啡粉與滴漏容器給我們看,「就是這個,咖啡粉放在壺裡,加熱水讓它慢慢滴慢慢滴,就可以做出好喝的咖啡。」她還說,與越南相比,在台灣做吃的相對簡單,因為不用把食物送到客戶那裡去,台灣客戶習慣自己到店裡吃。

美玲姊的小吃店,最初開在興隆路附近的巷子裡,距離現在的新店其實只有短短幾分鐘路程。那是一間狹小的店鋪,之前的租客也是經營小吃的,剛好想轉讓,美玲姊就把它頂下來了。她這一投身經營,就是十二年。前面三年,她在一開始的小店面,第四年才遷到現在的地方。美玲姊說:「剛開店那三年,因為店面是小的,不能住,只能賣東西而已。後來搬到這一邊,你看,房子這麼大,客人也多,做也做不完,又有得住,那就住啊,這裡很方便。我剛好找到,喜歡。」這房子是買的嗎?「租的,一個月三萬。做了半天生意哪夠付房租啊?還好先生有工作,可以幫忙付。」

他處沒有的好料

美玲姊的小吃店生意經營模式相當特別,每天販賣的菜色都不一樣。為了客人不同的喜好,每天會有兩道不同的湯麵類供饕客選擇,一道味道相對清淡,另一道則偏重,如果來客都不喜歡,還有固定的碎米飯和法式麵包可以選擇。菜肴每周循環一次,為了方便客人,她在牆上掛起了大大的餐牌,上頭清楚列明每天販賣的品項。

在眾多菜肴中,星期五的蟹肉米苔目很受歡迎。這是一道有別於一般人對越南料理刻板印象的傳統美食,由蟹肉、豬肉、豬肝和米苔目組成,配上濃稠的湯頭,味道卻意外地清爽,再錦上添花地擠上幾滴檸檬汁,更是刺激食者的食慾。內行人點這道料理會再配上油條,將油條浸泡在湯汁內,等油條吸飽湯汁後吃,別有一番風味。

如果在星期天造訪美玲姊的店,會更感驚喜。由於周日先生不用上班,獲得店內小幫手的美玲姊準備的菜更是隨興所至、百無顧忌了,常常有別地方見不到的好料。美玲姊說她曾試著每個周末來點不一樣的,但有時候忙得都忘了上周末煮過什麼。

為什麼要那麼辛苦變化菜色呢?「雖然辛苦一點,但這樣客人就可以每天吃到不同的東西。」正是這種熱誠,讓美玲姊的店客似雲來,人潮川流不息,將一間大約六、七張桌子的小店,擠得水泄不通。

●摘自聯經出版《抵達安康》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朋友聯合國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陳冠言/珊瑚外貌協會

蘇冠昇/我的寫作導師

曾詩琴/飛行隊伍

金玉涼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