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阿里巴巴财报看non-GAAP净利润与自由现金流 阿里巴巴 最近与 腾讯 同一天公布了2024年一季报财报业绩,其中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了7%,但归母净利润却下降了96%。... - 雪球

透过阿里巴巴财报看non-GAAP净利润与自由现金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7

阿里巴巴最近与腾讯同一天公布了2024年一季报财报业绩,其中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了7%,但归母净利润却下降了96%。

乍一看,这个归母净利润下降幅度惊人,不少新闻就开始标题党了。阿里巴巴业绩公告是这么解释归母净利润下降的:

净利润为人民币9.19亿元(1.27亿美元),同比下降96%或人民币210.77亿元,主要是由于我们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按市值计价变动而产生的净亏损,而去年同期则为净收益所致。若不考虑股权激励费用、投资的收益(损失)、无形资产减值以及其他若干项目,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244.18亿元(33.82亿美元),相较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273.75亿元下降11%。

这个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就是我们常见的non-GAAP净利润。

什么是non-GAAP净利润

non-GAAP净利润,顾名思义,是不遵循GAAP(一般公认会计准则)计算得出的利润数字。

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会计准则,通常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比如中国的PRC GAAP。美国比较特殊,它的会计准则,也就是US 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是并列的两大体系,这得益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但是US 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也正在走向趋同,这有助于提高不同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报表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在GAAP下,non-GAAP净利润没有明确的定义,也不是财务报表的必须披露事项。但是,披露non-GAAP净利润在美股上市公司非常普遍。数据显示,超过 95% 的标普500指数公司会同时报告 GAAP 和 non-GAAP净利润。

Non-GAAP净利润通常排除了无形资产摊销和股份支付,以及非经营性(non-operating)和非经常性(non-recurring)项目,比如投资收益、资产减值等。

以下是美股上市公司常见的non-GAAP调节项:

上市公司通常会详细列出每个从 GAAP 净利润中加上或减去的调节项目,以得出 non-GAAP 净利润。从GAAP到Non-GAAP,公司的盈利图景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下图阿里巴巴一季报:

为什么会有non-GAAP

传统财务报表在评估企业业绩的有效性方面变得越来越弱。现代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研发投入、品牌建设、客户关系、信息软件以及人力资本的投资。这些无形资产的经济目的与工业企业的工厂和建筑物没有区别。然而,这些无形资产按照会计准则往往被费用化了,这意味着,越是依赖知识投资来提高未来利润的企业,财务报表呈现的亏损就越高。因此,传统报表的净利润数字对于衡量企业盈利能力来说,是失真的指标。

除此之外,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股票和股票期权而不是常规现金向员工支付报酬。按照会计准则要求,以股权为基础的支付在授予时作为费用记录在利润表中,虽然企业并未实际支付现金。

理解这一背景,有助于理解为何无形资产摊销和股权支付是常见的non-GAAP排除项。

互联网公司是典型的例子,这些公司在创业阶段非常依赖人力资本,不需要什么有形资产。为了节省宝贵的现金,同时吸引愿意冒险的人才,互联网公司常常使用股票和股票期权来支付员工薪酬。即便是港股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也喜欢披露non-GAAP净利润,投资者也常常更依赖non-GAAP口径的数据。

之所以排除非经营性以及非经常性的项目,是因为这些项目对理解公司未来价值并不重要,同时也可以借此提高报表的可比性。

non-GAAP净利润与中国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A股上市公司都会披露非常性损益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常见的非经常性损益比如长期资产的处置损益,非金融企业处置金融资产收益、政府补助等。

与美国的non-GAAP净利润相比,我们的披露是强制性的而且有统一的口径,源于证监会对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格式要求。从口径上来看,非经常性这个定义,决定了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扣除项范围更小,比如投资收益和无形资产摊销显然不属于非经常性。

强制性且统一的披露要求提高了A股上市公司的可比性,但也降低了灵活性,没有解决上述财务报表的失真问题。

non-GAAP净利润与自由现金流

non-GAAP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与某个自由现金流口径近似。虽然无形资产摊销是非现金支出,但non-GAAP并未排除所有的非现金支出,比如固定资产折旧。

自由现金流也不是财务报表的必须披露事项。虽然non-GAAP在美股上市公司披露很普遍,自由现金流披露要少的多,大约20%的公司会这么做。

将两个GAAP之外的指标作比较或者调节是不合适的,况且与自由现金流的定义相比,non-GAAP是非常不标准的。

关于股份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股份支付,non-GAAP净利润和自由现金流在实践中处理方式往往是一致的,都作为排除项。

美股上市公司在自愿披露自由现金流时,大多使用的是简化的做法,也就是从现金流量表出发:

简化的自由现金流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 投资活动中的资本支出

由于股份支付是非现金支付,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加回了股份支付费用,因此自由现金流也加回了股份支付费用。这跟non-GAAP净利润的调节做法一致。

在2015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在谈到公司不应在计算non-GAAP净利润时加回的项目时写道:

“基于股票的补偿“是最严重的例子。这个名字已经说明了一切:”补偿“。如果补偿不是费用,那是什么呢?而且,如果真实且经常发生的费用不应包含在盈利计算中,那它们应该放在哪里呢?

考虑到现代公司越来越依赖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无形投入,non-GAAP加回股份支付我觉得也有它的合理性。巴菲特可能更多是从判断公司估值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如果拿上市公司披露的不扣除股份支付的自由现金流作为估值计算基础,可能就高估了。

经营活动现金流扣除了财务费用,没有扣除股份支付。在如何计算公司自由现金流(FCFF)一文中,我们强调,财务费用在计算FCFF时应加回,而股份支付虽然是非现金支出,本质上是企业让渡的经济利益,计算自由现金流时应扣除。

再来看下阿里巴巴的例子。阿里巴巴有在财报披露企业自由现金流(FCFF)的传统,一季报和截至331年度报表是这么列示的:

如果我们从利润表经营利润(EBIT)出发,计算阿里巴巴截至2024年3月31日年度的FCFF,结果如下(人民币元):

与财报列示的截至2024年3月31日年度自由现金流1560亿相比,估值计算的自由现金流少了大约300亿,这其中的主要差异是股份支付。过去一个年度,阿里巴巴的股权激励费用约为185亿。除此之外的差异主要是财务费用和其他净收支等,没有在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扣除,不再详述。

因此,使用FCFF进行企业估值时,不能简单依赖上市公司披露的自由现金流数据。实际上,上市公司披露自由现金流往往也不是基于方便投资者估值的考虑。比如阿里巴巴,它在2023年报里是这么说的:

我们将自由现金流视为一项流动性指标,可为管理层和投资者提供直观信息,了解经营性现金流量中有多少能够用于战略投入,包括投资新的业务、进行战略性投资和收购以及提升我们的财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