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棒的夫妻關係是分開生活?腦科學家:保持比若即若離更遠的距離|銀天下

最棒的夫妻關係是分開生活?腦科學家:保持比若即若離更遠的距離

作者黑川伊保子為腦科學和人工智慧研究者。她認為,進入熟齡的夫妻應該分開生活,保有個人領域和空間,但也需要培養深厚情感,該怎麼做?

照顧心法-熟齡夫妻-說明書-私人空間-獨立-生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44773瀏覽數
    其他
44773瀏覽數

當多年來各自行動的夫妻,24小時都綁在一起的時候,第一件必要的事,就是保有彼此的私人空間。

我曾經看到房屋建商廣告提出這樣的生活建議:「 儘管在視線中,彼此卻能保有若即若離的距離。」 但是我不同意。最好是離開彼此視線,一看到就嫌煩,但這是夫妻關係的基本。

理想的狀態是感受得到彼此的動靜(聽得見生活的聲響),但各自保有不被對方直接看到的獨立空間。

分開的不只是空間,連時間都必須分開。

舉例來說, 老公在書房, 老婆在客廳, 即使隔著空間, 但是只要老公輕輕地問一聲:「 這杯麥茶可以喝嗎?」「 午飯吃什麼?」 老婆就無法專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反之也是一樣。

一旦需要進入彼此的私人空間,需注意暫時不要叫喚對方。可能的話,甚至約定好時間,在某個時間之前,不要踏入對方的私人場域。例如:「三點以前不要跟我說話。」這麼說有點傷人,所以不妨說:「三點時,我們一起喝咖啡吧。在此之前我想專心織毛衣(追韓劇)(做園藝)。」

夫妻是不適合「相伴左右」的關係

歸根究柢,夫妻本來就是在一起卻不適合的兩個人。

廣告

以雌雄方式生殖的動物,通常在生殖時會選擇感知觀念相反的對象,以人類來說,就是選擇HLA基因(產生免疫抗體的基因)與自己差異大、不一致的對象。免疫抗體的類型決定了細胞層面對「外界刺激產生的反應」。由於類型不同,因此可能患上的疾病也不同。反過來說,也就是生命體在抵抗疾病的強度類型也會不同,有的不容易罹癌,有的對細菌有抵抗力,有的對病毒有抵抗力……。

是的,「 生殖」 指的是「 將不同類型的基因結合在一起, 為後代留下更豐富多樣的基因的行為」。比方說,如果能留下耐寒的基因與耐熱的基因,那麼無論地球變暖或變冷,後代中總會有人能夠存活下去,不至於滅亡,不是嗎?地球上的生態系統真的設計得非常精妙。

廣告

於是,「發情」就是「大腦發現異性的基因與自己相差較大時的反應」。

一見鍾情並且共結連理的夫妻,是生理反應不同的對象。當然,夫妻對舒適室溫的看法是不一致的,說不定連生活中的一些微小反應也不同。睡相好/睡相差、嗜吃油膩/討厭油膩、急驚風/慢郎中、一板一眼/大而化之。

慢郎中看著急驚風的行為會覺得很煩躁,反之亦然。所以,夫妻的生活空間最好是分開的,才能相安無事。

培養夫妻依戀情感的「生活氛圍」

我們各自確保在白天的大部分時間有獨立的空間,看不到彼此做事的身影,但是能夠感知到對方的存在。比如可以聽到對方上廁所、喝水、下廚、打掃的聲音。

廣告

因為只要有聲響,大腦會在無意識間體會到「在一起的感覺」,這樣會產生對彼此的深厚感情。熟齡夫妻之間培養深厚感情非常非常重要。這是為了更久遠的未來,讓兩人更加親密,共同成長並且一起度過後半輩子。

聽到聲音也能促進對對方的理解。

某位年長的男性曾經對我說了這樣的話:「黑川老師在《老婆使用說明書》中寫到,倒垃圾有八個步驟對嗎?垃圾袋的庫存管理、垃圾分類……老公幫忙倒垃圾只是步驟之一而已。上星期天,我躺在二樓的書房看書,聽到老婆在樓下使用吸塵器打掃的聲音。那是一種有條不紊地、反覆在房間角落掃過的聲音。我突然意識到老婆在處理垃圾之外,多年來一直在做著這樣仔細的吸塵,這讓我不禁眼眶一熱。」

廣告

也許感覺到對妻子的感激,或者說是感受到妻子生命的重要性。那位男士說:「 感謝您讓我意識到這一點。」 但我反而更感激, 想到因為我的一本書培養了夫妻之間的愛和感情,我感到內心充滿了喜悅。

就在那時我突然領悟到,夫妻分開生活最為理想,但是如果聽不見生活的聲響,就無法感受到「對方的人生」。

順道一提,我家老公退休之後,開始做皮革工藝。他的手藝超乎想像,作品幾乎與專業人士的成品無異。他幫我做了托特包、眼鏡盒、手機充電線袋。我們的房間分別在一樓和三樓,但是聽到老公使用木槌的聲音,就莫名感到安心和一股柔情。人活動的聲音真的很棒。

所以,請各位聽聽彼此的聲音吧。  (責任編輯:林倖妃)

廣告

(本文摘自黑川伊保子著,《60歲使用說明書:60歲是人生的新人,運用6大放下法則,活出自己史上最好的人生!》,遠流出版社出版)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