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构建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_新闻频道_中华网
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我国科学家构建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包小辉、张强等科研人员首次采用单光子干涉在独立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三节点量子网络

该工作使得现实量子纠缠网络的距离由以往的几十米整整提升了三个数量级至几十公里,为后续开展盲量子计算、分布式量子计算、量子增强长基线干涉等量子网络应用奠定了科学与技术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15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我国科学家构建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

图:实验节点布局示意图。其中Alice节点位于中国科大东区、Bob节点位于合肥创新产业园、Charlie节点位于安徽光机所。

通过量子态的远程传输来构建量子网络是大尺度量子信息处理的基本要素。基于量子网络,可以实现广域量子密钥分发以及分布式量子计算和量子传感,构成未来“量子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目前,基于单光子传输的量子密钥网络已发展成熟,而面向分布式量子计算、分布式量子传感等进一步量子网络应用,需要采用量子中继技术在远距离量子存储器间构建量子纠缠,在此基础上通过广域量子隐形传态将各个量子信息处理节点连接起来。

在量子隐形传态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研究团队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先后实现了多终端、多体以及多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为实现量子信息在量子网络中的传输途径奠定了技术基础。在量子存储与量子中继方面,研究团队长期开展了相关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具有存储功能的稳定量子中继节点;为提升存储寿命、读出效率、纠缠制备概率等关键指标,团队发展了三维光晶格冷原子量子存储等多项关键技术,不仅实现了综合性能最优的冷原子量子存储器,还实现了确定性的光与原子纠缠制备。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