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矯形康復師:「00」後女生的匠心之路 - 新浪香港

假肢矯形康復師:「00」後女生的匠心之路

4月16日,昌平區南邵鎮,於麗麗標記解剖學骨性標誌。

於麗麗單膝跪地,身體前傾,認真檢查患者足跟骨刺的狀況,並仔細測量了足部和腿部的尺寸。隨後,她小心翼翼地用保鮮膜將患者的腳和小腿包裹起來,拿起筆,在患者身上標記了幾處解剖學骨性標記。她將石膏繃帶慢慢地纏繞在保鮮膜覆蓋的部位,重覆了四次,直到石膏帶完全固化。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跪地操作,於麗麗站起身來,她的黑色西褲上沾了些白色石膏,額頭也冒出細密的汗珠。

這位出生於2000年的東北女生,已經在京城從事矯形器裝配技術工作近三年。她紮著馬尾,充滿青春活力的臉上戴著一副無框眼鏡,看起來就像一名大學生。然而,她身穿白大褂的裝扮,加上她沉靜的神情和沉穩的語調,又讓人覺得她成熟穩重、值得信賴。

4月16日,昌平區南邵鎮,於麗麗跪在地上為患者取型。患者有些不好意思,於麗麗安慰她,半跪是我們的工作常態,這樣很省力。

很少有年輕女性選擇從事這一職業。於麗麗所在的公司有四位假肢矯形康復師,她是其中最年輕的,也是唯一的女性。

「可能很少有人,能吃得來這份苦」

3月30日,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大興校區,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假肢裝配工、矯形器裝配工)北京分組選拔賽的實操比試現場,於麗麗正在進行矯形器裝配的比拚。

矯形器是裝配於人體四肢、軀幹等部位的體外器具,具有固定、矯正、保護、代償等功能。矯形器裝配,則需要匠人的精細和工人的耐力。

5月9日,昌平區東小口鎮,於麗麗一邊幫小朋友佩戴矯形器,一邊逗小朋友開心。於麗麗說,看著小朋友逐漸康復,讓她感受到工作的意義。

於麗麗為小朋友確定脊柱側彎支具的高度。

4月16日下午,工作間內,於麗麗低頭彎腰,手上的銼刀精確地移動著,多餘的石膏隨之脫落,揚起的粉塵在空中飄蕩。一個小時過去,她黑色的皮鞋上積了一層白灰。

於麗麗正在製作矯形器石膏模型。

於麗麗根據測量數據進行石膏製作。

取型完成之後,她將石膏漿灌入成型,再按照之前記錄的尺寸修補,最終形成踝足模具。完成修型後,她洗淨滿是石膏的雙手,轉動著僵麻的肩頸,捶了捶痠痛的腰部,準備開始熱塑板抽真空成型等後續步驟。

4月16日,昌平區南邵鎮的石膏修型室,於麗麗舉起灌滿石膏的模具。搬運沉重的模具對於女孩子來說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灌滿石膏的模具很沉。幾天前,於麗麗去醫院為一位體重超過90公斤的患者進行腰部以下的取型,當取型進行到腿部時,她已滿頭大汗。取型完成後,灌入石膏,模具重量足有70多公斤,她根本無法搬動,只好叫來一位男同事,二人合力才將模具搬回工作間。一番折騰,她精疲力竭。

5月15日,昌平區東小口鎮,於麗麗在公司的康復訓練室糾正佩戴假肢患者的走路姿勢。

於麗麗查看患者佩戴矯形器前後的X光片。

除了與石膏和各種工具打交道,於麗麗還要周旋於患者和家屬之間。服務中,她會一邊耐性講解,一邊及時回應患者的疑問,無論問題多麼瑣碎,她都耐性解答。矯形器是人工製作的,難免出現誤差,在將矯形器送給患者時,她會隨身攜帶工具,以便進行二次調整。對於那些難纏的患者和家屬,他們會質疑甚至責備她,但於麗麗表示:「很難被理解,但也只能盡力解釋。」

5月9日,昌平區龍錦二路,於麗麗駕駛公司的車前往患者處回訪。

服務對象身體狀況各異,有時她還需要克服生理障礙。記得剛入行的那個夏天,於麗麗去給一位臥床老人取型。一進門,她就被極其刺鼻的異味「頂」了出來。老人患有皮膚病,吃喝拉撒都在同一間屋子內,再加上天氣炎熱,窗戶緊閉,「那種味道無法形容」,於麗麗說:「這種情況其實是很常見的,現在我已經能從容應對了。」

於麗麗的同學中,除了她之外,只剩下一個人還留在這個行業。「可能很少有人,尤其是女孩,能吃得來這份苦,又髒又累,每天都灰頭土臉。」

「有更紮實的本領,才能更好地服務」

3月29日,北京市康復輔具技術中心,於麗麗在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理論考試前與一名女選手聊天。她感歎,這個比賽場上,女性實在是太少了。

「‘00後’生活條件較好,沒有愛心就很難堅持下來。她能留下來,實在難能可貴。」於麗麗所在公司領導這樣評價於麗麗。

3月30日,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大興校區,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假肢裝配工、矯形器裝配工)北京分組選拔賽的實操比試現場擺放著多件石膏模型等待評分。

成為假肢矯形康復師不是誤打誤撞,而是她的主動選擇。高中時,班上有位安裝了腿部假肢的男同學,非常開朗,不因殘疾而自卑,行動起來也很靈活。那時,於麗麗便對這類器具產生了興趣,並開始主動去瞭解它們。「覺得很神奇,它能讓殘疾人像正常人一樣行動。」

5月15日,昌平區東小口鎮,辦公室里,於麗麗正在測試一隻肌電手的狀態。

高三的一個假期,於麗麗與朋友去滑雪,朋友不慎摔傷導致小臂骨折,穿戴了矯形器。在瞭解到矯形器能固定和保護傷臂後,她對康復輔具的興趣愈發濃厚,萌生了學習相關專業的想法。最終,她考入了專科學校,畢業後就成為一名假肢矯形康復師。

4月16日,昌平區南邵鎮,於麗麗為患者腿部取型。

4月16日,昌平區南邵鎮,正在進行修型的於麗麗既像藝術家又像裝修工,粗糙的石膏在她「雕琢」下呈現出肌肉線條。

無論是在實習和正式工作中,她沒有為自己的選擇後悔,反而對這份工作越來越熱愛:「我的技術能夠讓患者和殘疾人更便捷、更高質量地康復和生活,這讓我非常開心。」

5月15日,昌平區,於麗麗在家中閱讀矯形器和假肢的相關書籍。

在於麗麗的家裡,有許多假肢矯形工程專業和醫療類書籍,結束工作後,她會翻看學習。她認為自己不如老師傅經驗豐富,需要不斷學習。「這是一個高速變化的時代,材料、技術迭代很快,溝通方式也要與時俱進,唯有不斷學習,才能有更紮實的本領、更好地為患者和殘疾人朋友服務。」

記者 王子誠 葉紅梅 攝影報導

編輯 張英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