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圈强链调研行丨小山村“飞”出大产业,这个无人机试飞基地助力成都低空经济“高飞”

建圈强链调研行丨小山村“飞”出大产业,这个无人机试飞基地助力成都低空经济“高飞”
2024年05月16日 16:03 红星新闻

嗡…嗡…嗡……

一架纯电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从“天空之眼”的3号基地起飞,

一阵快速滑翔过后

“消失”在晴朗的天空中

像这样的无人机试飞测试

在这里平均每天要

“上演”100余架/次

一年超15000架/次

小山村“飞”出大产业

这里就是坐落在

彭州市桂花镇鹿坪社区的

“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

(下称“天空之眼”)

日前,成都产业建圈强链“朋友圈”扩容,新增低空经济、氢能两条重点产业链,重点产业链累计达30条。发力低空经济,成都有产业基础。以低空经济的一个代表业态——工业无人机试飞业务为例,在成都正发展得“风生水起”。

发力无人机产业“最后一公里”

“量身定制”让无人机“飞起来” 

成都西北,龙门山脉青翠绵延,在这青山绿水环抱中,有一个“国字号”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这里,没有一条跑道,却是为数不多集山水林田湖于一体,具有无人机测试试飞专用空域的试验基地。每天,省内外工业无人机企业、无人机反制企业在这里开展信号传输、河道巡检测试、无人机拦截等各项科研任务,在这片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半径5公里范围的广阔空域中尽情“展翅高飞”。

在“天空之眼”的3号基地,纵横大鹏无人机正在这里进行每日的试飞。“这是用于地理测绘的无人机,我们正在做产品交付前的最后测试。”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磁峰飞行基地主任郑文强指着刚刚飞起的无人机介绍道。

对于纵横股份来说,3号基地是为其“量身定制”的试飞基地,5年来,已经在这里完成近1万架次无人机试飞。郑文强便带着团队长期驻扎在此,承担公司无人机产品的飞行测试和检飞任务。

何为“量身定制”?“稳定的空域时间和范围以及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是完成工业级无人机试飞测试的必要条件。”郑文强表示,对于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无人机来说,无需跑道即可起飞,而在广阔的空域下,“天空之眼”包括高山、丘陵、森林、河流、湖泊等在内的多样地貌,可以最大限度模拟工业无人机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工作,完成测试及试飞,“在这个基地投入使用前,我们在另一通航机场进行飞行测试,不仅空域不稳定,还需要与其他有人机无人机协商,既满足不了我们的任务需求,测试成本也十分高昂。”

这也是中小型无人机企业面临的共同情况。应该看到,发展低空经济相关产业,低空空域有序合规开放是产业大发展的前提条件。 

“无人机产业发展要做大做强,就必须‘上天干活’,带载荷测试各项功能。也就是说,必须要飞起来!”“天空之眼”运营方、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小明表示,过去,企业自行申请很难,但现在“天空之眼”不仅拿下“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国字号”牌照,还成为无人机测试试飞专用空域。“时间由7个工作日审批改为起飞前1小时报备,大大提升了飞行效率,基本实现能飞尽飞。”

超90家无人机企业入驻“小山村”

“飞”出一条完整产业链 

来到处于“天空之眼”最高点的7号基地,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基地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基地面朝湔江河谷,背靠龙门山脉,这些山水林田湖等散落着1~8号试飞场,14大测试场景分布于不同区域与高度,可供上百架次无人机起降。”周小明介绍道。 

正得益于基地多元化的无人机测试场景,国内外无人机产业相关企业纷至沓来。截至目前,“天空之眼”已成功吸引成都纵横、民航二所、中科灵动、西安羚控等90余家企业开展研发测试业务,日均飞行量达100架次以上,近三年营收增速超100%,推动了国内无人机头部企业多项新产品通过测试、成功量产、走向市场。

周小明说:“天空之眼’就是行业的‘照妖镜’‘磨刀石’,产品技术行不行,拿出来比试比试就知道了。”随着应用于不同场景、不同领域的无人机企业来到基地试飞,工业无人机企业与无人机管制技术企业在这里互作参照,在“无声的较量”中不断推动产品技术迭代。 

此时,一条逐渐完整的mini版无人机产业链在几个“山头”之间实现闭环。

应用场景“多点开花”

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从试飞测试起步,除了深耕无人机产业链本身,“天空之眼”还创新开发出飞手培训、执照考试、航模比赛、研学活动等多样业态,不断拓宽应用场景,“无人机+”实现“多点开花”。 

更加令人惊喜的是,还有更多应用场景在实践中不断被发现……

“基地8个试飞场分布在不同高度且地形差异比较大,我们发现科研人员上山开始测试实验后往往不能准时用餐。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掘了无人机配送场景。通过与相关公司合作,现在一号基地也是我们的后勤保障‘大本营’,可以为每个试飞场提供送餐服务。”周小明介绍,当无人机配送服务在基地成熟后,团队又将相关服务推广至彭州其他地区。

今年春节期间,无人机外卖配送的消费场景已在彭州成为现实。值得一提的是,无人机配送还走进成都世园会,在世园会主会场设置了4条无人机配送航线,可以在设计好的航线点位间直线飞行,园区内配送时间只需四五分钟,为全球游客带来便捷、高效的服务。

事实上,成都在工业无人机领域,综合竞争力位于全国第一梯队,目前已聚集百余家上下游企业,基本形成“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无人机产业链。而随着“低空经济”在2024年首次被载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发展迎来热潮。这也意味着,有了更多的产业机遇和应用场景。

逐步发展壮大的基地以及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让周小明对未来有更多规划与憧憬。“我们计划今年下半年建成全国首个‘无人机4S店’,在这里可以买到种类多、功能全、价格优的无人机产品,还能体验‘即买即试’一站式服务,解决传统无人机销售‘能买不能试’的痛点。”周小明表示,基地还将全力推动湔江实验室建设,打造一个共建、共享、共用的无人机公共平台。 

更进一步,周小明还计划开发“蜀山争锋”无人机攻防赛事。在他的畅想中,以赛促练,实战演练不仅可以促进无人机技术迭代,还可以为更多公众带来精彩的无人机表演,促进无人机产业“越飞越高”。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图据成都市科技局

编辑 陈怡西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