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角色|夫妻未能共同支持 10招探討婚姻裡的尊重
夫妻角色

夫妻角色|夫妻未能共同支持 10招探討婚姻裡的尊重

育兒

廣告

夫妻角色|夫妻是共同生活和相互支持的角色,但日本有一本名為《老公怎麼還不去死》的書,以一對約70歲的夫妻發生並鬧人命的故事論述這議題。台灣律師呂秋遠在社交網站上撰文,透過本書帶出夫妻關係中如何對待對方,包括生活、育兒等態度的影響,來探究婚姻和孕育孩子所需。
夫妻角色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夫妻角色|《老公怎麼還不去死》揭示夫妻之間尊重的重要

本書作者小林美希,原本是1名記者。呂秋遠指:「她擅長以採訪報導的方式來論述議題,整本書的開頭,就是引用2014年東京地方法院的判決,有個70歲的阿嬤,毆打79歲的阿公,結果對方不幸過世。」

故事中,阿嬤20歲時結婚。她於34歲的時候知道先生外遇,但是沒有把話說開,就這樣年過一年,直至近來兩人談起往事,先生以為事過境遷,便與妻子鉅細靡遺地承認自己對外遇對象的感情,其中包括兩個人到訪的地方、曾經送過對方的禮物等。後來他患有胃癌,需要阿嬤全天候照顧,阿嬤突然失去理智,便發生這悲劇。

夫妻角色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夫妻角色|分析+10招認識婚姻關係

書中,作者訪問了不同的日本妻子,瞭解他們為什麼希望先生去死,並整理出了一些原因。呂秋遠稱:「希望安養晚年的男性同胞們,不妨可以看看這些問題,是不是存在你們的婚姻關係裡。」

1)妻子懷孕期間丈夫未積極參與家庭事務
期間繼續追求個人娛樂,例如飲酒和社交活動。當孩子出後後,丈夫將照顧孩子的責任完全落在妻子身上,甚至嘲笑妻子的育兒能力,拒絕接受娘家的援助,導致妻子長時間與難以管教的孩子相處。

2)丈夫認為妻子應放棄工作專心家庭卻只提供五千元台幣
此舉顯示丈夫對家庭經濟需求的誤解,更低估妻子在家的勞動。因為雖然家務勞動既繁瑣又重複,但是社會普遍不將家務視為真正的職業。

3)丈夫一年中很少參與家務活動。
若丈夫偶爾幫忙妻子,便視作大恩大德。他對家務的疏忽和缺乏參與表明,對家庭共同責任的認識嚴重不足,使得家庭負擔不公平地落在妻子身上。

4)丈夫在管教孩子時常依賴於吼叫。
此舉顯示他對孩子的需求和心理狀態理解不足。他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需求知之甚少,導致他的管教方式既粗暴又無效。

5)妻子需要應對和適應公婆的期望。
妻子面對來自公婆的壓力和不合理要求,丈夫則因工作繁忙常不在家,留下妻子獨自應對家庭矛盾。

6)丈夫回家後常沉迷於手機和線上遊戲。
此舉是對家庭成員缺乏關注和交流,而他的快樂和社交活動主要集中在虛擬世界,忽視了現實中家庭的情感需求。

7)丈夫大部分時間用於休息。
缺乏與家庭的互動和參與,並將他的疲勞成為忽視婚姻和家庭責任的藉口,導致夫妻關係和家庭氛圍的進一步疏遠。

8)丈夫經常貶低妻子的家庭背景。
對孩子的行為或學業問題將責任歸咎於妻子的遺傳,忽視父母應共同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

9)丈夫將照顧孩子視為妻子的責任。
同時不願共同參與育兒。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丈夫會立即尋求妻子處理,對比其他家庭的情況,進一步指責妻子的育兒能力。

10)丈夫用經濟貢獻作為談論家庭平等的條件。
同時忽視非經濟貢獻的重要性。而這觀點反映了社會結構中對女性的不平等看待,認為只有經濟貢獻才值得平等對待,這種態度在亞洲社會的家事法院中尤其明顯。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