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何伯」不如買年金
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8,079.61
    -150.58 (-0.83%)
     
  • 國指

    6,392.58
    -70.37 (-1.09%)
     
  • 上證綜指

    3,086.81
    -4.86 (-0.16%)
     
  • 滬深300

    3,579.92
    -14.39 (-0.40%)
     
  • 美元

    7.8187
    +0.0020 (+0.03%)
     
  • 人民幣

    0.9256
    +0.0010 (+0.11%)
     
  • 道指

    38,686.32
    +574.84 (+1.51%)
     
  • 標普 500

    5,277.51
    +42.03 (+0.80%)
     
  • 納指

    16,735.02
    -2.06 (-0.01%)
     
  • 日圓

    0.0494
    -0.0002 (-0.32%)
     
  • 歐元

    8.4783
    +0.0106 (+0.13%)
     
  • 英鎊

    9.9610
    +0.0110 (+0.11%)
     
  • 紐約期油

    77.18
    -0.73 (-0.94%)
     
  • 金價

    2,347.70
    -18.80 (-0.79%)
     
  • Bitcoin

    67,636.83
    +48.37 (+0.07%)
     
  • CMC Crypto 200

    1,424.69
    -3.88 (-0.27%)
     

【新聞點評】「何伯」不如買年金

年金的模式是認購人首先付出一大筆款項,藉此換取每月收入直至百年歸老。
年金的模式是認購人首先付出一大筆款項,藉此換取每月收入直至百年歸老。

76歲「何伯」再婚事件續惹全城「食花生」,正如本欄上周在〈76歲阿伯的婚戀自由〉一文指出,這場風波其中一個重點關乎「道德兩難」問題。一方面,「何伯」的兒女擔心他被騙,以防萬一先調走聯名戶口裏450萬元現金;但另方面,「何伯」作為神志清醒的喪偶長者,應該有婚戀及運用個人財產的自由。有財務界人士建議,「何伯」可考慮用450萬元購買「香港年金」,換取每月3.44萬元收入直至「兩腳一伸」,足夠「風流快活」,並能避免「人財兩空」。

「何伯」事件堪稱香港近日最受普羅大眾熱議的話題,事緣這位76歲老翁原本是一個報販,與元配妻子育有5名子女,但其髮妻於數年前過身;「何伯」後來在鄰近街市結識了一名來自內地、現年46歲的女子,雙方甚為投契,女方又經常「煲靚湯」給他飲,二人相識兩個幾月便「閃電結婚」。

不過,「何伯」5名子女強烈反對這段「黃昏忘年戀」。他近日準備從銀行戶口調動100萬元給「新何太」投資香港飲食業,卻赫然發現幼女已搶先從聯名戶口調走450萬元,只剩下4000餘元。

正因如此,「新何太」向電視台《東張西望》節目報料,擬以受害者姿態控訴「何伯」5名子女不孝。但基於種種原因(包括兩人年齡相差30載、「新何太」來自內地、她滿身珠寶及名牌手袋等),在節目播出後,全城輿論幾乎都站在「新何太」對立面,大部分人力撐「5名子女做得好」。

輿論之所以這麼一面倒,皆因「情感騙案」近年頗為常見,尤其人們不怎麼相信一個46歲女子會真心愛上76歲老翁。站在5名子女角度,他們可能很擔心父親被騙走畢生積蓄,遲早「人財兩空」晚景坎坷,故此「先下手為強」調走450萬元,此舉被視為大快人心。

從法律角度看,聯名戶口的450萬元若屬其畢生積蓄,「何伯」亦應有權自由運用。
從法律角度看,聯名戶口的450萬元若屬其畢生積蓄,「何伯」亦應有權自由運用。 (ipopba via Getty Images)

保障晚年「風流快活」

惟從另一角度看,正如93歲的澳洲傳媒大亨梅鐸將於下月「第五次結婚」,76歲的「何伯」神志清醒,在晚年也應有追求婚戀的自由,況且感情關係很難斷定「誰騙誰」。從法律角度看,聯名戶口的450萬元若屬其畢生積蓄,他亦應有權自由運用;即使他花光金錢換來黃昏之年一段快樂時光,外人也無從置喙。

廣告

換言之,這場風波關乎一種「道德兩難」,雙方立場皆有道理,這亦是今次事件受熱議的原因之一。上周文章見報後,有財務界人士向筆者表示,「何伯」其實很適合購買年金產品(annuities),既可保障晚年「風流快活」,更能在相當程度上拆解「道德兩難」問題。

以外滙基金旗下香港按揭證券公司推出的「香港年金計劃」為例,若在該計劃官網上的計算機輸入「何伯」的歲數(76歲)和認購金額(450萬元),便可得出他在認購後每月能獲取3.44萬元現金收入,直至百年歸老為止。

事實上,年金的概念跟「逆按揭」相似,其模式建基於認購人首先付出一大筆款項,藉此換取每月「細水長流」收入直至去世,因此認購人「愈長命」理論上就「愈着數」。

子女毋憂老父積蓄被花光

不少人會覺得,「何伯」如果用450萬元認購「香港年金」能獲得每月3.44萬元收入,相當於年化回報率9.2%,貌似非常「抵玩」。然而這跟認購人的年齡有直接關係,例如根據「香港年金計劃」計算機,一個60歲人士同樣認購450萬元年金,每月收入只得2.33萬元,較「何伯」低32%,箇中潛台詞是76歲人士的「收錢」總年期將比60歲人士短一大截。

無論如何,「何伯」假若每月有3.44萬元「落袋」,足夠他與「新何太」享受優游退休生活有餘,除了日日煲靚湯,還可每月北上大灣區旅遊一兩次。另方面,其5名子女亦毋須擔心老父被「花光積蓄」,因涉事的450萬元現金已變換為年金權益,任何人都取不走。

「何伯」假若每月有3.44萬元「落袋」,足夠他與「新何太」享受優游退休生活有餘,除了日日煲靚湯,還可每月北上大灣區旅遊一兩次。
「何伯」假若每月有3.44萬元「落袋」,足夠他與「新何太」享受優游退休生活有餘,除了日日煲靚湯,還可每月北上大灣區旅遊一兩次。 (VCG via Getty Images)

退一步看,即使「新何太」真的是「情場女騙子」,看上「何伯」完全為錢,一旦「何伯」用450萬元認購年金後,她已不可能「一炮過」吸走男方的錢。相反,「新何太」或許要煲多些靚湯,悉心照料「何伯」,確保他長命百歲,在這棵「搖錢樹」身上享最多利益,而這在某程度上不啻為一個美滿結局。

當然,購買年金產品也有相應的缺點和風險,包括不利於遺產傳承(一般而言,認購者身故時,累計領取收入如果未及已繳金額之105%,其親人可獲得餘款;但認購者若已領取已繳金額之105%以上,在過身後其親人將不獲分配收入)。因此,在歐美成熟市場,中產階層長者往往把財產分為三大部分,一部分預留予後代作遺產,另一部分購買年金保障自己晚年生活。

此外,購買年金最值得擔心的風險是通脹高企,以「何伯」個案為例,萬一香港未來十多年物價飛升,屆時每月3.44萬元收入未必足以「煲靚湯」和去旅行,晚年或須節衣縮食,貧賤夫妻百事哀。財務顧問通常建議長者使用「年金計算機」衡量認購金額時顧及通脹因素,預留一定緩衝。同時,上文提到把財產分為三大部分,第三部分正是用於「抗通脹」投資,包括購買公用股、房託基金等。

講到底,年金在香港屬於相對較新事物,按證公司的「香港年金計劃」於2018年才面世。該公司不妨考慮邀請「何伯」夥拍藝人李龍基擔任「香港年金」代言人,相信有助更多市民了解年金產品,有機會造福長者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