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X戰隊|星島教室

醫學界X戰隊|星島教室

更新時間:12:50 2024-05-09
發佈時間:12:50 2024-05-09

當我們身體健康出了疑問,總是要抽絲剝繭,找出真相。這時往往都少不了要找醫學界「X戰隊」幫忙,進行例行的身體檢查。今天為大家介紹他們其中4名成員,他們都是我們常見的放射診斷工具,在不同情境下各展才華,替我們找出問題的根源。


X教授

即是人稱的「X光」(X-Ray),是隊中的老大哥,通常大家對他不會陌生。他是4人中年資最長、使用範圍最廣,也是我們最常接觸的。不論是運動損傷後的骨折檢查,或是例行身體檢查中的肺部X光檢查,你都應與他碰過面了。X光是一種電磁幅射,由德國科學家Wilhelm Conrad Rntgen發表,於1895年正式被定義及命名,已差不多有129歲。X光出道後,就開始在醫學界展現光芒,用於拍攝人體內部結構,最常用於拍攝骨骼及軟組織,以觀察是否出現病變或異常狀態等情況。

我們日常從X光片上看到的黑白影像,就是幫助醫生診斷的最佳拍檔。X光的產生是由大量帶負電的電子,經由高壓電場的加速作用,以高速撞擊陽極靶,形成一個高速的電子流,轟擊陽極靶面後,99%轉化為熱量,僅約1%的能量轉換成X光。當這能量轉換成X光及穿透人體時,因為身體組織和骨骼對輻射的吸收能力有所不同,根據其密度以不同的量吸收或阻擋,這就產生了一個在膠片上看到的陰影。原理就像我們手持電筒,並在牆上投下陰影一樣。骨骼的組織密度吸收較多的X光能量,因而在底片上留下白色影像;相反如肺部空氣、或其他如腸胃道的空氣,吸收X光能量較少,便會呈現黑色影像。


CT博士

即是「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與X光其實是兩兄弟,因為他同樣是利用X光的拍攝技術產生影像。「X射線電腦斷層掃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X-CT)是一種利用數位幾何處理後重建的三維放射線醫學影像技術。CT技術的誕生非常傳奇,他是由英國一間唱片公司機緣巧合下於大約1960年開發的,並在1971年10月1日,由放射師James Ambrose在英國展開CT掃描的旅程。CT是利用電腦技術,多角度拍攝人體不同深淺的橫切面,再重組成立體的效果。換句話說,照射一次CT,相當於在同一部位不同層次的進行X射線掃描,因此醫生就能逐層檢查器官情況,更仔細地了解病人體內的結構情況。電腦斷層掃描多用於如顱內出血、心臟、肺門淋巴腺、闌尾炎,胰臟炎等病情。

CT有輻射嗎?CT的輻射量多少是取決於甚麼因素呢?CT影像會分成不同數量的斷層,又稱為「切」。然而,CT的輻射量並不是取決於「切」,而是影像偵檢器,又稱「排」。「排」數越多,可拍攝的身體範圍便會提高,因此檢查過程的時間便可縮短,而病人曝露於輻射之下的時間和所承受的輻射量就會因此而較少。X光比CT的劑量高,因此病人所承受的輻射量亦相對高。那為甚麼CT不會淘汰X光?除了成本外,因為有時進行CT檢查時,病人需要注射顯影劑,而顯影劑有機會導致病人腎臟受損。


磁力王MRI

即是人稱的「核磁共振成像」(磁力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他背後的物理原理並不是X射線,而是利用電磁波共振來達到成像的效果。MRI分別於1973及1977年於荷蘭和美國成功研發成像,這也標誌着MRI技術在醫學領域應用的啟航。任何物質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如水分子H20,便是由2個氫原子與1個氧原子所組成。氫原子核中只有1個質子,質子與原子核中心有一定距離,當質子自旋就相當於正電荷在環形線圈中流動,在其周圍會形成一個小磁場。

MRI技術主要是利用水分的氫原子核,達到成像效果。原理就是先將病人置於磁場之中,再利用電磁波照射,以達到氫原子共振的效果,並記錄它所產生的信號,由於不同部位及器官所產生的信號各有不同,MRI系統經電腦重組及分析信號後,就能把不同器官以圖像呈現出來。由於MRI大多利用水分的氫原子核作為成像元素,因此在軟組織的成像較為清晰,這也是MRI比CT和X光優勝的地方。MRI應用範圍廣泛,一般應用於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腫瘤等情況。然而在肺部、肝臟、胰腺等部分器官的檢查上,則X光或CT更勝一籌。


核之子PET Scan

即是「正電子電腦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Scan),俗稱PET Scan。他與上述3名隊員所用的技術截然不同,他應用的是一種核子醫學技術,而且還需要一個好拍檔與他並肩作戰,這個拍檔就是放射性的顯影劑。電子電腦斷層掃描通常應用於腫瘤檢查上,而腫瘤通常就是電子電腦斷層掃描的目標追蹤物。病人檢查前需要先注射顯影劑,而顯影劑是具有追蹤性,能夠自動追蹤並積聚於癌細胞之處,當中放射性同位素在衰變過程中會放射出正電子,如同發出訊息讓掃描儀器能夠檢測出來,將癌細胞的分布、數量等情況分析成像。

做一個檢查,但要在體內注射具放射性的物質,會否很危險?對身體會否造成損害?會否因此而致癌?大家都不用過分恐慌,其實正電子電腦斷層掃描是相當安全的檢查工具,因為檢查所用到的放射性物質劑量相當低。你可能又會問,那即是有多低?事實上,電子電腦斷層掃描所用到的輻射量,比日常環境的輻射量還要低。雖然有一些人可能對顯影劑會有不良反應,如輕微的噁心、紅疹等,但這些都只是短暫反應,所以大家都可以放心找他幫手。


小思考,大智慧

  1. 相較X光與CT,為甚麼MRI為病人所帶來的損傷較低?
  2. 使用MRI有甚麼限制?
  3. 猜猜現時臨牀多結合哪2名隊員,以提高檢查的準確率?
  4. 除了本文所介紹的4名隊員外,你還能指出多一名常見的「X戰隊」成員嗎?


參考答案

  1. 原因有二︰MRI不含輻射;MRI亦不需使用顯影劑。
  2. 使用MRI的危險性包括︰機器會產生持續的噪音、器官溫度會升高;另外,檢查房間內是不可以出現任何金屬,包括病人體內的心臟起搏器,否則將會被強大的磁力吸過去,造成危險。
  3. 現時臨牀多用結合PET與CT的器材,一般稱作PET-CT,是結合了2種檢查方式的優勢,提高檢查的準確率。
  4. 超聲波掃描(Ultrasound Scan)


本欄逢周四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校長及大學講師撰稿,旨在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學習材料,引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將學習融入生活,培養學生的世界觀、敏銳的觸覺、積極學習的態度。

文: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校長楊佩珊

延伸閱讀:

陶淵明——閒適自然的田園詩人|星島教室

STEAM|AI樂齡科技:打造e世代樂活耆英|星島教室

關羽——威震華夏的忠義武聖|星島教室

牛頓運動定律 成就航天夢想|星島教室

張騫——傑出探險家、旅行家和外交家|星島教室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