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中國手工研磨5奈米晶片」?

【錯誤】網傳「中國手工研磨5奈米晶片」?

事實查核報告#3029
網傳「中國手工研磨5奈米晶片」?
發布日期/2024年5月21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5/21版】

近日傳言稱「中國手工研磨5奈米晶片」,這是真的嗎?

一、傳言引用的是《央視》報導,中國航天科工二院699廠特級技師葉輝所研磨的鉭片,表面粗糙度達到5奈米級別,只有特殊儀器才能檢測,並非傳言所稱可手工研磨晶片。

二、專家表示,5奈米製程的晶片是指電晶體的閘極長度大約5奈米,這是電晶體的尺寸大小,須經由半導體蝕刻製程來達成,不是以手就能研磨出來的。

三、專家指出,鉭片應是某個機械裝置的零組件,而「研磨達到5奈米級別」是指鉭片表面粗糙度。某些精密零件確實只能用手工打磨,且通常會使用儀器輔助,的確有可能做到表面粗糙度奈米級。

不過,一般工業上的「奈米級」是指100奈米以下,是否能做到5奈米,則要看實際的量測結果。

傳言錯把報導提及的鉭片錯稱為晶片,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中國官媒《央視》5月報導一名研磨技師憑借一雙巧手實現5奈米的超精密研磨。隨後在臉書、Threads等社群平台開始流傳「中國手工研磨5奈米晶片」說法,並出現「上個世紀文革有大煉鋼廠 這個世紀有手磨5奈米晶片」、「用手可以雕刻出5nm的晶片 那就不用光刻機了」、「央視宣稱可以手磨5奈米晶片」、「這是哪門子的晶圓研磨技術?」等多個版本的傳言。


圖1-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傳言稱「中國手工研磨5奈米晶片」,是真的

(一)查核中心將關鍵字檢索Google搜尋,可查找到《華視新聞》、《TVBS》、《ETtoday》、《三立新聞》、《自由時報》、《今周刊》等台灣媒體均有報導,引用中國官方媒體《央視》新聞,中國航天科工二院699廠特級技師葉輝擁有頂級的研磨技術,能憑藉一雙巧手,實現5奈米的「超精密研磨」。

不過,據媒體報導內文,中國葉姓技師研磨的是「鉭片」,並非晶片。

(二)查核中心檢視《央視網》、央視軍事微博,5月1日發布一段長度6分37秒的新聞影片,內容為專訪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特級技師葉輝,報導稱他研磨的鉭片表面粗糙度達到5奈米級別,只有特殊儀器才能檢測等。

部分中國網友在新聞報導下方留言稱「意思是離手造晶片不遠了吧」,央視軍事微博帳號也在5月6日發布留言澄清,報導中葉姓技師的5奈米指的是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而不是製作5奈米晶片,並稱不可能手造晶片,還是得靠「光刻機」。

光刻機在台灣稱呼用法為極紫外光(EUV)曝光機。


圖3:央視軍事微博擷圖(紅框為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所加)

(三)查核中心諮詢科技產業技術專家、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曲建仲。

曲建仲表示,央視影片裡的「鉭片」應該是某個機械裝置的零組件,而「研磨達到5奈米級別」是指鉭片表面粗糙度,與5奈米的晶片無關。

曲建仲表示,5奈米製程的晶片是指電晶體的閘極長度大約5奈米,這是電晶體的尺寸大小,必須經由半導體蝕刻製程來達成,不是用研磨出來的。

曲建仲說明,工程上某些精密零件確實只能用手工打磨(通常會使用儀器輔助),例如,光學元件小尺寸可以使用射出成型或模造成型,大尺寸就必須要手工打磨,有可能做到表面粗糙度奈米級。

不過他也提醒,一般工業上的「奈米級」是指100奈米以下,是否能做到5奈米,則要看實際的量測結果。

曲建仲並以先進製程所使用的極紫外光(EUV)設備為例,艾司摩爾(ASML)每年能夠生產的設備數量受限,就是因為反射鏡尺寸太大、精密度高,無法使用傳統的射出成型或模造成型,供應商蔡司(Zeiss)是由技師手動操作儀器打磨鏡面,誤差達到奈米甚至皮米級,因此產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