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培凱: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命脈與力量 | 社會 - 香港中通社
首頁 -> 港澳 ->社會

鄭培凱: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命脈與力量

分享到:
2024-05-15 18:4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5月15日電 鄭培凱於1947年在山東出生,兩歲時隨父母赴台。他曾任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咨詢委員會主席,現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作為“喜歡寫字的讀書人”,鄭培凱自幼在父親的影響下認真研習書法,賞析漢字。他喜歡琢磨字怎麼寫得好看和舒服,認為書寫有一種“文化的愉悅”。

鄭培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自幼開始涉獵廣泛,并於後來在古典詩詞、古典園林 戲曲、陶瓷、茶藝等中華文化的多個領域內造詣頗深,著作等身。

無論是撰寫唐代“茶聖”陸羽開創茶道美學、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的戲夢人生、還是探討中國陶瓷下西洋對世界文明的推動,鄭培凱筆下洋洋灑灑數百萬字始終體現的是中華多元文化以及中國人獨有的審美情趣。

鄭培凱曾在哈佛大學等美國頂尖高校學習,但恰恰是在美國學習生活期間的經歷進一步激發出他對祖國文化的自信。當時,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國外同學十分崇敬自己的歷史文化,而中國留學生們卻對中華文化缺乏自信。為此,他下定決心以自己的力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香港回歸祖國以後,1998年鄭培凱在香港城市大學協辦中國文化中心,推廣中國歷史與文化的必修課,包含社會歷史、古典文學、建築美學等,喚起年輕學子對中華文明的認同與喜愛。

鄭培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書齋學者,這些年來他的足跡遍及許多高校和文化場所,用線上和線下方式講茶道、說昆曲、談陶瓷與“海上絲綢之路”的聯繫、聊中國古典園林蘊含的文化精神,孜孜不倦地將他在中華文化中汲取到的養分和文化愉悅分享給海內外的廣大受眾。

懷抱一顆赤子之心,鄭培凱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躬身親為,知行合一。(完)


【編輯:張明臻】

視頻

更 多
“35+非法初選案”裁決:否定認罪的被告中2人脫罪14人罪成
以軍轟炸加沙難民營 美國竟還試圖為其打掩護
【黃埔百年】一日黃埔人 終身黃埔魂 記國民黨員季麟連的黃埔情
香港新入境處總部搶先看 帶心型花園和禮堂 新人們有新地方註冊結婚了!
【黃埔百年】台灣歷史學家武之璋:兩岸黃埔子弟要共同承擔起和平統一的責任
中國反貪工作做得如何?全球反貪精英齊聚湖南長沙實地考察
糯米裡蘊藏的客家智慧:屬於客家人的“咖啡和曲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