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5周年臨近,香港市民公開悼念已經成為禁忌。不過在英港人仍然堅持,透過舞台劇、悼念集會、放映會等,紀念35年前的逝者,與因為政權打壓而受盡壓逼的人。

「如果我們在海外堅持講,香港人過去怎樣反抗中共暴政,現在不單溫暖在國內維權的朋友和天安門母親,而是包括在香港受到壓逼的家庭、香港人。」

舞台劇《5月35日》監製列明慧,回顧過去支聯會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的燭光集會中,均播出天安門母親的錄像講話,曾經有天安門母親成員指,維園的燭光溫暖她們。

她又相信,海外港人繼續堅持悼念六四,相信亦會使每一個在香港獄中的朋友,覺得溫暖同鼓舞。

在英港人團體West Midlands HongKonger Support CIC,在英國時間19日午間舉辦網上分享會,主題為「如何以藝術方式傳承香港歷史」,已經移英、均曾是支聯會義工的《5月35日》監製列明慧,與油尖旺前區議員林兆彬出席分享會。

繼續辦六四紀念活動 林兆彬:不甘心

「離開香港後為何繼續搞六四紀念活動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甘心,不甘心悼念六四或繼續追究屠城責任這個議題,從地球上消失。」

林兆彬從2013年開始,擔任維園六四燭光悼念集會的司儀,直至2019年最後一次合法的悼念集會。

他到英國後,近年擔任英格蘭東南部雷丁(Reading)六四集會司儀,及參與舉辦民運相關電影的放映會,今年播放的是紀錄片《幸彤在監獄》。

他認為,香港人過去35年未有停止悼念,在追究中共屠城責任方面,香港人做得最多。

現時香港的環境不能表達悼念,「去到海外,如果我們這些有情意結的前支聯會義工,不繼續做類似的事情,在地球上就得返好少人,會再公開追究中共的屠城責任,客觀來說,六四屠城就越來越少人記得,甚至連外國的政要、NGO都越來越少提及六四屠殺這件事。我不想這件事在地球上消失」。

他希望將來繼續保持悼念,凝聚香港人與外國人,要求中共承認屠殺人民,並追究其責任。

列明慧:《5月35日》 或是被歷史選中的劇目

列明慧擔任支聯會義工10多年,2009年參與成立「六四舞台」,歷年製作《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讓黃雀飛》、《5月35日》等劇目,並曾到學校巡演。

2019年,《5月35日》在香港合法、公開上演,列明慧憶述當年演出11場一票難求,「香港當年依然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創作自由的百花齊放」,劇目並曾經獲得2020年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悲劇/正劇)、最佳劇本、最佳燈光設計、年度優秀製作。

《港區國安法》訂立後,「六四舞台」2021年在香港解散。列明慧移居英國,一度感到鬱結、消沉,但到2022年目睹,見香港政府抹煞歷史、六四紀念館被逼閉館、支聯會被逼解散、成員被檢控下獄、圖書館書籍下架等,希望在比較自由的地方繼續舞台劇表演。

人在英國,列明慧繼續推動《5月35日》演出。2022年六四前夕,《5月35日》在倫敦舉行放映會,同年在日本演出日文版、2023年在台灣演出國語版,今年5、6月會在倫敦公演6場英語版。

列明慧形容,「《5月35日》可能是被歷史選中的劇目」,她說,《5月35日》誕生的短短5年間,上述的自由在香港已經不能發生:「香港現在的演唱會、書、任何方面的文化藝術活動,都是受到打壓、壓逼」。

她強調,可以在海外爭取空間繼續講香港的事,在海外向當地人宣傳這齣劇時,其中的重點是:「這齣劇5年前可以在香港公開演出,但是5年後,現在已經不可能了,因為這齣劇可能被認為煽動仇恨,可能是影響國家安全。我很希望英國的觀眾可以來看這齣劇,究竟(劇中)講老人家在30年前失去自己的親人,想去天安門為自己的兒子公開點一支蠟燭,究竟有幾危害國家安全?」她希望觀眾能在觀看後親身感受。

努力傳承港人 對抗中共高壓歷史

雖然籌備過程經歷不少挑戰、困難,列明慧認為「只要你願意踏出一步,就比較容易見到對方」,她表示在英國的香港人都在其力所能及的範圍,對舞台劇有貢獻。她並說,香港人都會承傳歷史、身份、文化認同,未來還有很多可以行的路和方案。

被與會者問到,未來會否考慮以藝術形式,傳承2019年以來香港社會運動的歷史,列明慧指是長遠目標——即將舉行的《5月35日》英語演出已經有班底,「六四舞台」在海外希望繼續創作,離不開香港人的身份認同、香港人對抗中共政權的高壓管制,除了1989年黃雀行動,還有2003年七一遊行、2014年的雨傘運動、2016年的「魚蛋革命」、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等,相信要給時間予移民英國的藝術工作者,自己亦會朝這個方向努力。

藝術令「六四」不被遺忘

本身是影評人的林兆彬說,以藝術手法講「六四」很重要,因為並非每人都親身出席集會,藝術是軟性手法,令「六四」不被遺忘。

他舉例,剛過去的5月18日是南韓光州屠殺44周年,歷年有多齣有關話題的電影,認為此能令南韓年輕人、外國人知道光州事件、南韓民主化的過程。自己是在看南韓《逆權》系列電影後,變得關心南韓的歷史。

另外,波斯尼亞在1995年發生過大屠殺,8,000多人死亡,他近年才知道有這場屠殺,是因為電影《突襲安全區》在2021年奧斯卡獎入圍。

戲中以當年波斯尼亞戰爭中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為背景,當年塞族共和國軍隊進入聯合國劃定的安全區,開槍屠殺8,000多名波斯尼亞穆斯林。

林說,歷史上發生多場屠殺,「但是不是每一宗屠殺都這麼多人知」,藝術手法是起點,能令觀眾知道事件,再令他們用不同形式關注、介入。

繼續講中共暴行對世界有幫助

列明慧補充,波斯尼亞、赤柬屠殺同香港好像好遙遠,但為何香港人要知道?她指出,當初COVID-19疫情就是因為中共政府對李文亮醫生噤聲、專制政權對新聞自由的壓逼,就在地球村造成數以千萬人的性命傷害。

列認為,從普世價值來看,香港人對「六四」有情意結。但是不公義的事情,無論是1989年中共政府在北京的屠殺,以至之後多年來的白色恐怖,到2019年扼殺香港的制度,破壞一國兩制的承諾,「繼續講中共的暴行,對地球村的所有人都有影響。」

她引述研究「六四」的學者何曉清曾經比喻說,地球上的人猶如坐在同一飛機上,一旦有恐怖份子劫機,命運一樣。列明慧相信,對民主、自由、人權、法治普世價值的堅持,講出親身的經歷,對世界不同的人有幫助。◇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