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規畫長期營運策略?專家:情境分析與邏輯思考,兩者必須兼具、不偏廢|經理人
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企業如何規畫長期營運策略?專家:情境分析與邏輯思考,兩者必須兼具、不偏廢

情境分析是策略規畫關鍵的方法論,尤其在面對長期、不確定性變化時更是如此,它依賴水平思考,也就是一種創造性、非直觀的推理方式,以探索未來可能的變化。

相較之下,短期策略更依賴垂直思考,即透過邏輯推理確定目標與實踐之間的關係。有效的策略規畫需要經理人兼顧並整合這 2 種思考方式,才能增進組織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延伸閱讀:企業制定長期策略,不需要精準預測未來!專家:掌握「關鍵因子」,制定多套劇本更重要

以資誠(PwC)今年發布的《保險業 2030》報告為例,它運用情境分析探討對保險業可能產生影響的多維度因素,如經濟、技術、社會等。該報告特別強調營運活動的數位化、服務自動化,及 ESG 可能對保險業帶來的影響,指出策略應該要將客戶放在首位,積極採用新興技術以增強消費者體驗和有效避險。

思考 5~10 年後的可能變化,找出「跨情境」的最佳解

我們在引導公司同仁提出 5 年、10 年的變化因子時,常會以一些手法讓學員了解「過去、現在、未來」的變化。例如擺出 BB Call、Nokia 手機到 iPhone、Meta 的 VR 裝置 Quest 等,透過展示從過去到未來的技術變革,啟發參與者對未來變化的思考。

這種方法旨在激發創新思維,也能幫助參與者理解,策略制定不應局限於具體目標,也應該尋求更寬廣的願景。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帶領 E 公司的自動化事業部進行情境分析,該部門考慮了 2 個主要變化因子:工業用通用人型機器人的普及程度和跨領域技術平台的出現。

他們預見到 2 種情境,一種是在 2030 年,通用人型機器人的成本可能下降至 50~60 萬元,幾乎可以全天候運作。這不僅會對製造業的勞動力結構產生重大影響,也預示著企業在技術投資和人才培養方面,需要做出策略性的調整。

另一情境假設,是隨著工業物聯網技術的成熟和雲計算成本的降低,可能會出現一個提供通用協議和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介面)的主流技術平台,讓不同領域的設備能夠輕易溝通和整合,進而重新定義產業生態系統和價值鏈。

基於這些分析,E 公司的自動化事業部提出了構建情境的洞見。這些情境分析不僅揭示了潛在的未來變化,也為策略規畫提供豐富的資訊。

這些情境或許都會發生,所以要找出「跨情境」的最佳策略,這個過程需要高度的協作和溝通,確保公司上下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達成共識。

根據公司總體策略,擬定各部門行動方案

首先,必須確認公司層面的整體策略,明確未來 3~5 年的發展願景、目標和重點,應該考慮不同情境下的風險和機會,並為各事業部提供指導,確保各部門的策略與公司整體目標一致。

再來,各個事業部需要根據公司的總體策略,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制定出更加具體和操作性的策略。以自動化事業部為例,他們選擇聚焦於某些特定的應用場景,如電子組裝和汽車製造,並開發針對這些場景的差異化產品和解決方案。

同時,考慮人型機器人的普及和跨領域技術平台,他們也思考如何調整產品線、是否需要升級技術架構,以及尋求外部合作的可能性。

在資源配置方面,E 公司需要在不同事業部間平衡,確保有限的資源能夠支持最重要的策略目標。這可能意味著某些領域的投資增加,而其他領域則可能需要縮減。這種選擇不僅基於對市場和技術發展趨勢的判斷,也需要考慮公司的長期發展策略和核心競爭力。

最後,E 公司制定了未來 2 年內的具體行動方案,包括研發特定行業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加強產業合作、優化產品線、拓展海外市場、引進專業人才,以及改進內部流程和管理機制。這些行動方案將進一步細化為具體項目和任務,並納入公司和事業部的年度計畫和預算中。

延伸閱讀:老闆喊轉型,員工的心有跟著轉嗎?星展銀行的數位轉型之路,花了 10 年「改造 DNA」

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過程,情境分析才能結合策略思維與執行能力,在不確定的未來中保持領先地位,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繼續閱讀 策略 製造業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