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百貨上市幾經周折,百貨業能否借力VC復蘇 | Anue鉅亨 - 滬深股
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春天百貨上市幾經周折,百貨業能否借力VC復蘇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8-26 10:56

幾經波折而終于走上了上市之路的春天百貨,是否如同其名字那樣給百貨行業的IPO帶來了春天復蘇的希望?

作為中國春天百貨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春天百貨)的主席,陳啟泰終于期盼到了春天百貨正式在香港主板市場掛牌這一天。掛牌上市當日收報2.55港元,較招股價格每股1.95港元上升0.6港元,漲幅30.77%,當天交易涉及金額為26.2億港元。截至發稿日(2010年3月30日)股價仍維持在2.60港元。

這樣的成績對于被經濟危機肆虐了近一年的中國百貨業來說,實屬不易,對于曾經多次上市未果的春天百貨更是如此。春天百貨幾經坎坷的上市之路也可以說是百貨業中眾多企業的縮影,如今成功上市是否意味著中國百貨行業IPO時代的來臨?在經濟不景氣、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的大環境下,百貨業的價值在何處?

掙扎

上市、融資、實現規模裂變,是許多企業最大的夢想。然而,每次在夢想即將成為現實的時候,卻又幻化為泡影,這確實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春天百貨正是經歷了一次又一次上市未果的痛苦掙扎。

成立于1999年的春天百貨,其最初發起人包括法國巴黎春天百貨以及寶姿時裝母公司寶姿國際。春天百貨最早一次獲得風險投資機構的青睞,是在2005年的10月,當時正是春天百貨進行重組的伊始,一直到2006年2月,春天百貨在重組期間,歐洲最大私募股權基金之一的3i集團購入共計3100萬美元的可轉換債券。自此之后,風險投資機構頻頻以各種方式進入春天百貨。根據春天百貨的股東名單顯示,3i集團持有將近10%的股權,而包括Portico Global Limited、瑞士信貸、摩根士丹利、韓國私募股權機構KTB,以及維眾創投等機構也分別擁有0.56%-4.23%不等的股權。

2007年底,春天百貨曾經計劃沖刺上市,當時初步集資規模5億美元,并獲得了包括富力地產、中國食品,以及Lloyd George、Pictet、High-Bridge三家基金公司共計約7500萬美元的股份認購,保薦人為瑞信。已經遞交了上市申請的巴黎春天似乎應該就此上市,3i集團北亞地區總監許曉峰也表示:“當時春天百貨正在積極與香港各方溝通,爭取在2007年底完成香港發行上市的工作。”然而由于市況突然逆轉,春天百貨上市的計劃就此胎死腹中。

2008年春天百貨上市計劃重提,再次公開表示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上市。然而由于市況持續無回暖跡象,香港股市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牽制下一路走低,不僅春天百貨上市的計劃再次成為泡影,同年11月還招致花旗集團旗下風險投資基金拋來的一紙訴訟,要求春天百貨以3796.73萬美元的價格回購花旗集團所持有的春天百貨股份。

此次訴訟源自2006年花期基金前后兩次認購春天百貨發行的無抵押可轉債,總計2000萬美元。這兩次認購的無抵押可轉債的最終期限為2014年,然而雙方在春天百貨2007年8月的重組過程中,簽訂了一份對賭協議。協議中規定,若春天百貨不能夠在2008年9月30日前按照計劃在香港上市,那么花旗基金將有權把所有的春天百貨股份返還寶姿國際,并且以89%的溢價收回當時入股春天百貨的資金。

然而春天百貨2008年上市計劃最終成為泡沫,而截至同年11月13日花旗基金也一直沒有收到相應的款項。于是花旗基金一紙訴狀將春天百貨告至法庭。

市場變化的因素屬于不確定的、不可控因素,不論是企業還是風險投資機構,都會受累于市場環境的惡劣,春天百貨不僅因此遲遲無法上市,更是因此吃了官司。

春天百貨與花旗基金的這樁公案直至2009年5月才得以了結,在雙方簽訂的清償協議中,花旗基金將所持有的春天百貨6.15%股份悉數轉讓給Bluestone。Bluestone是2007年7月24日在英屬維京群島注冊成立的公司,是PIEL的全資控股子公司,而后者由陳漢杰、陳啟泰兄弟各占一半股份,至此花旗基金所持有的春天百貨的股份再次回到陳氏兄弟手中。

回暖

兩次上市未果的春天百貨與業內其他同行相比,已經落后一步了。早在春天百貨上市之前,大商股份、百聯股份、廣百股份等先后上市,而與春天百貨有著相差無幾盈利水平的百盛集團早已在2005年登陸香港交易所。從并購案層出不窮的2007年就可以看出,當時內地百貨業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時期。

然而,隨之而來的金融危機將包括春天百貨在內的百貨業都帶入了低谷。“金融危機對百貨零售業的影響比較大。”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會長楚修齊曾公開表示。

但“2009年9月以后,隨著經濟回暖,百貨業的銷售又呈現了積極向上的局面。”楚修齊表示。同時,一些二三線城市,甚至四線城市,百貨企業的發展勢頭也很出人意料,“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有的零售企業同比增長在30%以上。像河北省的滄州、唐山、遷安等地方百貨企業,增長在30%-40%。”

春天百貨終于搭上了這次百貨業前進的列車,實現了上市之夢。

不過,春天百貨這一次遲到的上市是否意味著百貨業的新一輪發展時期再一次到來?國信證券商業貿易分析師吳美玉表示,消費復蘇正當時。“我們將零售行業周期演進過程分解為兩個方面,從長周期看,受益于消費的持續增長,中國零售業處于長周期上升通道;從中短周期看,受經濟波動、價格等因素影響,中國零售業中短周期呈現周期波動的形態。”

本輪經濟危機過后,中國經濟平穩復蘇,零售景氣亦開始回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表示,200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了15.5%,扣除物價因素的實際增長為16.9%,這也成為自1986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前兩個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為25052億元,同比增長17.9%,比去年同期加快2.7個百分點。

數據可以從一個側面表明中國的消費量得到了保證,而居民對于物價水平的滿意程度在提高,購買力在增強,這對于百貨行業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在零售行業整體興旺的形勢下,東北證券分析師羅廣怡認為百貨行業將在先期受益。“一方面緣于百貨公司主要銷售服裝、化妝品、金銀珠寶等商品,需求彈性較大,在旺季作用下,業績超預期增長值得期待;另一方面,百貨行業的低基數效應還可以延續,從調查報告選取的可比百貨類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增速變化情況來看,二者均在2009 年一季度達到低谷,增速分別只有4.67%和-7.13%,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撐行業業績在2010 年上半年仍能保持較大的增幅。”

隨著百貨行業的整體復蘇,加之上市百貨公司如新華百貨、廣州友誼、廣百股份頻頻發出開店公告,國內百貨行業再一次出現復蘇跡象,百貨業公司的擴張和發展將快速行進,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加強,資本的運作必將更加頻繁,其中必將有一批符合標準的百貨公司帶動新一輪的上市熱潮,或者依據發展戰略在企業之間進行重組或并購。

 資本

每一家優秀的百貨公司背后必然有著風險投資的身影,弘毅投資、貝恩資本、TPG、凱雷集團、3i等知名風險投資機構都曾對百貨公司進行過投資,推動作用不言而喻。

仍然以上市不久的春天百貨為例,在2005年10月獲得3i集團3100萬美元注資之后,春天百貨的增長令人矚目,僅在兩年內其收入和利潤的年復合增長率就高達100%,而春天百貨的各種店面數更是迅速增長。根據招股說明書,春天百貨2006年至2008年的銷售額分別是1.71億元、5.01億元以及7.18億元;三年的利潤分別是4610萬元、1.36億元以及1.74億元人民幣。對此,3i集團合伙人及聯席中國主管張明明表示:“在過去四年里,春天百貨可觀的業務增長和創造的價值,有助于它們進一步鞏固作為中國高檔豪華商品百貨集團的品牌。”

作為風險投資機構,僅僅為被投資的企業提供資金的支持是不夠的,附加價值才是更為企業所看重的。3i集團作為有著數十年投資歷史的私募基金,在歐洲、美國、印度等地投資過100多家消費品行業的企業,因此對于全球消費品領域都有著深刻的了解,能帶給春天百貨更多的經驗與指導。

風險投資機構進入百貨行業并最終推動百貨公司成功上市,春天百貨與3i集團的故事并不是第一個。早在2005年,華平投資就以9000萬美元、每股作價1.48元獲得了銀泰百貨35%的股份,通過資本市場運作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了銀泰百貨的發展目標。

資本的作用在華平投資銀泰百貨的投資線路中可見一斑。相比較于同樣在香港上市的百盛集團和金鷹商貿,不論是門店數量還是經營范圍,銀泰百貨都不及前兩者。不僅如此,銀泰百貨還在香港股市低迷之際,將招股價從4-5.2元調高到4.36-5.39元,然而卻依然受到了投資者的追捧,主要就是源于華平基金的鼎力相助。

而對于華平基金而言,注資銀泰百貨,即使不能夠運作其順利上市,依然能夠將股份賣給尋找優質商圈開店的大型零售商進而順利脫身。風險投資,永遠是主導資本游戲的一方,也正因為如此,百貨行業能夠借力打力,更快的發展起來。

2010年年初,曾經代表一個高端奢侈品百貨時代的美美百貨宣布撤出京滬兩地,而只在長沙、成都、沈陽、重慶、烏魯木齊5個二線城市繼續營業。雖然美美百貨引發了業內很多的爭議和思考,但這似乎并沒有阻止更多的后來者進入百貨業,來自第一太平戴維斯的數據,北京目前仍有超過30家中高端購物中心在建或在計劃中,2010年將有175.2萬平方米中高端零售面積入市。2010年的百貨業是否能如預期一樣迎來“春天”,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