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移民】居澳多年的華人為何選擇舉家搬回中國?

數據顯示中國是澳洲海外出生人口的主要來源國之一。然而,卻有一些在澳居住多年的華人選擇搬回中國生活。學者認為這種選擇關乎「如何認識自己」。

reverse migrant.jpg

有華人將自己來澳多年後舉家搬回中國的選擇稱為「反向潤」。 Source: Supplied / MichaelSun/Jingjing Yu

中國公民孫躍(Michael Sun)去年離開了生活多年的布里斯本,舉家返華。他將自己的決定稱為「反向潤」。

「潤」為新冠疫情期間的中文網絡潮語,據稱是指從中國移民海外。孫躍解釋,與之對應,「反向潤」就是指移民回中國。

澳洲統計局4月下旬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澳洲,第一和第二分別是英國和印度。

過夠「不敢敞開吃」的生活

孫躍在2002年來到澳洲,完成學業後在布里斯本工作、建立家庭,並獲得永久居留簽證。

在接受SBS中文採訪時,孫躍表示,生活開支是他選擇離開澳洲的直接原因。

「這兩年物價瘋狂地漲。2016年的時候,當時澳洲物價和中國差不多,買一瓶牛奶大概一兩澳元,吃頓飯只要十一二澳元就可以吃飽。現在一頓飯就要二三十澳元。」
物價太高,房租又貴到不如買房,可房價又漲了很多,所以就是無限地惡性循環。但薪水沒有怎麼漲,房價又漲不停,每次看到房子都有心理壓力。
地產網站Domain4月下旬發佈的樓市價格報告顯示,澳洲房價中位數達到創紀錄的111.3萬元,而布里斯本是價格增幅最大的城市之一。

CoreLogic的數據也顯示,自2020年3月疫情爆發以來,布里斯本的房價漲幅超過50%。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孫躍意識到,澳洲的教育開支也逐年增加。「已經不是幾年前比較輕鬆的時候了,當時大家可以比較『躺平』,可以正常生活。」
f3266c4e0726d85b5c8d43813ab8c275.JPG
不斷上漲的生活開支壓力是孫躍離開澳洲的直接原因。 Source: Supplied / MichaelSun
距離首次來澳20多年後,他決定與家人回到了位於河北保定的故鄉。

他承認故鄉的空氣品質和經濟、就業環境還不算十分理想。但從事金融業的他認為,合理的生活開支和較高的生活便利性支持他作出這個選擇。

他笑言,在澳洲,「在快餐店都不敢敞開了吃」,而回到保定後,相比之下,吃飯的成本「幾乎就是零」。

用低於在澳洲租一間小公寓的價格,孫躍在當地租下了一個有院子的房子,過著與朋友「買菜、做飯、喝酒」的生活。「壓力也不會很大,不是每一天都需要賺錢,每天開開心心就好。」
micheal.jpg
2023年,孫躍舉家搬回家鄉河北保定,租下了一個帶院子的房屋。 Source: Supplied / Michael Sun

「海歸」創業的吸引力

于菁菁於2006年來黃金海岸讀書,曾是澳洲一所公立學校的教師。她告訴SBS中文,為了更友善的創業環境和更多的職業生涯發展機會,在澳洲生活15年後,她選擇帶著女兒回到北京生活。

目前,她經營一間教育公司,從事跨國教育交流和遊學。
中國給你的機會更多,它人口基數比較大,而且對創業者來說相對容易,賽道很多,規模從小到大也有很多選擇。
她坦言,中國推出了許多扶持政策,支持「海歸」創業,這對她這樣有海外生活經驗的創業者十分具有吸引力。

「例如在北京和上海,它會有文創園,有比較便宜的辦公室可以租賃。再例如,我們剛剛參加了北京市政府組織的創業大賽,有一個渠道能與更多的投資人和業內專家溝通,獲獎的話還有20萬至200萬人民幣的資金支持,並且對接非常多的資源。」

中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2023年10月刊載的綜述顯示,中國多為歸國創業者提供落戶傾斜、租屋補貼、創業資助、貸款貼息、稅金減免等一系列政策支持。
jingjing yu.jfif
于菁菁認為中國對「海歸」的支持政策很具吸引力。 Source: Supplied / Jingjing Yu
于菁菁說,在澳洲,創業成本更高,獲取需要的支持相對較困難,對於多元文化社區而言,獲取相關資訊的渠道也不暢通。

儘管如此,她表示,「反向潤」有兩面性,中國快節奏、高密度、壓力大的職場模式讓她在一段時間內難以適應。

「在澳洲基本每個周五下午大家有『Happy Hour』,喝點東西聊一聊,周末和假期也不用回郵件。在中國,尤其是創業者,基本上是7天24小時,拿出一塊時間例如在周末,完全不回訊息,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關乎「如何認識自己」

西澳大學(UWA)中國研究副教授陶郁(Yu Tao)博士認為,對於有中國背景的華人移民而言,儘管在澳洲生活了相當長一段時間,返回中國生活的情況仍十分常見。

「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移居澳洲、變成永久居民以後,是不是加入澳洲國籍,很多人有各種各樣的考慮。」

他說,這些因素是養老和社會保障、職業發展、文化認同等。而在選擇長期居住地的時候,往往關乎「社群性」,是一種「忠誠和身份的選擇」。

「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因此華人往往面臨結構性的安排,要仔細考慮說他們怎麼認識自己,是中國人、華人,還是澳洲公民。」

他又提到,近年較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和媒體對於澳中雙方的刻畫,令這種選擇更容易被在澳華人感知到。
Dr Yu Tao.jpg
陶郁認為,在選擇長期居住地時,華人往往會考慮身份認同和文化等因素,找到適合自己的社群。 Source: Supplied / Dr Yu Tao
孫躍同意「社群性」的說法。他表示,在澳洲時,他很難找到自己的生活社群。

「第一代移民處於一個演變的過程,大家都比較本地化,但是又不夠本地化。我作為一個比較中國化的人,就不是很適應。」

「當地人會有很強的聯繫,但我覺得華人之間並沒有,接觸並不多,也沒有他們那樣的互動。」

與澳洲的聯繫「剪不斷」

幾位受訪者都對SBS中文表示,儘管已經在中國紮根,但居澳經歷還是為他們的生活留下了印記。

于菁菁表示,她的辦公室還掛著澳洲地圖,這也是她公司的遊學目的地之一。「我和女兒的飲食也還是很西式,每次問她想吃甚麼,她還是會選擇西餐,漢堡、薄餅。關於澳洲,她印象最深的也是上學時要自己帶午餐盒。」
Image (1).jfif
于菁菁和女兒還保留著不少澳式生活方式,飲食就是其中之一。 Source: Supplied / Jingjing Yu
兩位受訪者均表示,不排除未來讓子女回澳洲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

孫躍表示:「要親眼去看才是最好,要讓孩子真正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讓他有一個自己的價值觀,如果他後面認為澳洲更好或中國更好,然後做出選擇 。」

于菁菁則計劃,在中國完成孩子的基礎教育後,她會參照女兒的意願,與女兒商議是否在高等教育階段回到澳洲。

「她在澳洲受過系統性的教育。我當時也是老師,覺得澳洲的教育體系教給你一種尋找知識和資訊、然後自我發展的能力。我覺得這方面的能力在大學階段是很重要的。 」

儘管如此,陶郁博士認為,這種搬回中國的趨勢有可能讓澳洲流失部份華人人材。
澳洲需要強調它的多元文化屬性,這本來就是澳洲的政策,也是吸引國際人才非常重要的一點。
「中國的基礎教育十分優秀,如果想留下這些人才,相對於競爭者,最宏觀的就是要強化澳洲的多元文化屬性,讓他們覺得有公平的機會,同等地受到歡迎。」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14 May 2024 6:08pm
By Olivia Yuan
Source: SBS

Available in other language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