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自學的藤井風都是學美國黑樂的音樂家和聲轉折與鋼琴彈法,我們教聽力班與合奏班也是教你從操作中聽得到學得會

文 / 謝啟彬




不管我在教聽力班,或是黑樂班,或是爵士即興班、合奏班等,每次我的抓歌(採譜),都非常注重細節,一個和絃或一組和絃“動作”是怎樣的?我常會和絃上下還括號註明:樂理上是這樣接、彈法上是這樣想,不是那種「Note-For-Note」的完全一樣鋼琴譜採譜,或是右手一定包含旋律的「演奏曲改編版」


所以要能解讀我的採譜“答案”,學生也要具備足夠的能力才行,因為我想講的是「原理」跟「實戰」,讓學生進而可以運用,不是紙上談兵或是自彈自嗨而已,所以我們教的自然也是在加強學生的耳力鍛鍊與實戰技法,而不是跟著喜歡偶像或愛屋及烏的概念,簡單說就是比較像個「編曲」的概念,要綜觀全局,分配樂器與聲部



像J-Pop很多和聲轉折跟鋼琴的彈法,在日本真的很普遍,連自學的藤井風都是這種彈法,原因沒有別的,就是因為他從小都copy美國黑樂,也copy受美國黑樂影響的J-Pop前輩作品,所以只要學會美國黑樂的音樂家怎麼彈,譬如Stevie Wonder、Herbie Hancock或是George Duke,他們就怎麼彈,是一個很簡單的因果關係,所以我們的學生跟日本流行音樂人學的是同一個源頭




我還記得每次只要教很多學生覺得很好聽的《Everything》(Misia),彈鋼琴的是編曲富田惠一,他那種彈法就是典型的黑樂邏輯,尤其是Gospel跟Funk,但是很多學生們一堂課大概前進四小節就掛了,因為太多手指動作的邏輯要先建構,倒不是因為和絃很密集、很多經過之類的,而是那些都是「動作」,「動作」被符號化,但你要學的是符號還原成動作是什麼聲音(爵士和絃記號還原成鋼琴或吉他彈法),不是一直紙上談兵“推算”“等同”




所以老實說對哈日的學生來說,有時候我會發現他們就會一直很主觀的哈日,我們只要講到有關日本流行音樂的人事物就會按讚,或只想學他們熟悉的J-Pop/ACG的,我之前有講過,迷動漫的也是有這樣子的狀況,但是重點還是在於理解那個源頭,而不是一直順著自己的意去學習,對我來說有時候會有點被歪樓,我們要講音樂的部分,但網友或學生看到的是他喜歡的J-Pop或ACG部分,我們沒有要討論那個部分


欣賞音樂的話當然可以義無反顧很主觀,就是喜歡不然是要怎樣?但學習的時候還是要比較全面性的脈絡性的學習,會比較健康

就跟講K-Pop的時候一樣也是要講美國的黑樂,但主流的欣賞角度就是有什麼男團、女團?出了什麼歌?MV有什麼爭議?誰跟誰又怎樣?之類的,我們是拿那些音樂作品來教音樂運行的道理跟方法







最近啟彬老師每週二上午10:00聽力班,正在教大家如何用藤井風(Fujii Kaze)的《Overflowing》(満ちてゆく),學會聽出和絃(什麼是A7b9b13?什麼是降二代五?所謂的R&B/Gospel/Jazz和絃怎麼彈怎麼用?)與和絃進行(耳力需要持續鍛鍊),以及學會和聲樂理,讓你不用再只是等待購買五線譜大譜表的鋼琴樂譜,真正擁有「前端」的音樂能力!有興趣的人歡迎報名參與

(還會繼續下去更多進度,鍛鍊耳力,一期四堂課,每第一堂課繳交學費,全線上上課,可以影片跟課與補課複習)




延伸閱讀: